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策略
辛迪加是法语Syndicat的音译,原义是“组合”。辛迪加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各个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但是,它们商业上却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它们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业务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处统一负责办理,然后再在参加者之间按照协议规定的份额进行分配。通过这种在流通领域内的集中和垄断,辛迪加可以按照抬高的价格销售商品,并按照压低的价格收购原料。由于辛迪加促进统一经营,辛迪加的成员事实上就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它们很难退出辛迪加组织,因为一旦退出,就脱离了现有的商品和原料市场体系,不得不重新组织自己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而这都是非常不易的。因此,辛迪加的组织形式一般比较稳固。辛迪加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和俄国最为流行。俄国早在1886年就出现了辛迪加,那是一个由铁钉和铁丝工厂组成的辛迪加,在20世纪初的前10年,在俄国的钢铁、采煤、采矿和机械等部门,辛迪加垄断了大部分生产。除辛迪加以外,垄断组织的组织形式还有托拉斯、卡特尔和康采恩等。
辛迪加模式e68a84e79fa5e98193338的合理应用:
首先中国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产业链是比较深的.这种模式单一的看来能维护一方的利益,但是如果这种契约的形式,在商业活动中可以相互关联起来,那么受益的会是协议的各方.而不仅仅是一方.组合的时候做一下排列就可以.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开放的基础上促使了每个个体个性的发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个体共性之间的共鸣。我称之为联盟,也可以说是单一“辛迪加模式”随着个体数量的增多,共性和共性之间有了关联,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圈子,服务与圈子中的个体.这时我们称为多元化"辛迪加模式”.市场是公平竞争是需要多元化"辛迪加模式”这必然会是一个结果.
来源:中国商品城
1、形式不一样
卡特尔 (cartel)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
辛迪加(法文:le syndicat),原指企业中的工会,大都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1组织。
托拉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
康采恩原意为多种企业集团。这是一种规模庞大而复杂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形式。
2、目的不一样
卡特尔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
辛迪加获取垄断利润。
托拉斯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量,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康采恩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特点不一样
卡特尔,一种正式的串谋行为,它能使一个竞争性市场变成一个垄断市场,属于寡头市场的一个特例。
同卡特尔相比,辛迪加较为稳定,存在的时间也较持久。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还保持着独立性,但在商业上则已完全受制于总办事处,不能独立行动。
所有托拉斯内部的一切业务,如生产、销售及利润分配等,全由托拉斯的领导机构──董事会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处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既失去了商业上的独立性,也失去了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
康采恩,帝国主义时期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的特点。
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形式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受其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集团(一般是大银行资本家)通过参与制加以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采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特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迪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拉斯
辛迪加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是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销售商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1品和采购原料由辛迪加总办事处统一办理。其内部各企业间存在着争夺销售份额的竞争。
法语syndicat的音译,原意是“组合”。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由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以获取垄断利润而建立的垄断组织。
特点
同卡特尔相比,辛迪加较为稳定,存在的时间也较持久。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还保持着独立性,但在商业上则已完全受制于总办事处,不能独立行动。在各参加者不能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的情况下,它们要想随意脱离辛迪加,事实上也很困难。如果某一成员想要退出,必须花一笔资本去重新建立购销机构和重新安排与市场的联系,而且每每受到辛迪加的阻挠和排挤。
组织机构
参加辛迪加的企业,推选出它们的代表,组成辛迪加总办事处。辛迪加参加者的商品销售和原料采购,都得通过这个总办事处统一进行。这种统一的、集中的购销,意味着辛迪加在流通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使它有可能抬高商品的销售价格和压低原料的采购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辛迪加内部的各个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他们为了争夺商品销售份额和原料分配比例而经常展开激烈的竞争。当参加者的实力对比或市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往往要调整分配的份额或对辛迪加总办事处进行改组。
产生和发展
辛迪加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当时在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辛迪加。德国的许多辛迪加是由卡特尔发展而来的。在1905年的 385个工业卡特尔中,约有200个已具有辛迪加性质。辛迪加在德国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也是明显的。1893年成立的莱茵-威斯特法伦采煤辛迪加,1909 年在多特蒙德地区生产了8500万吨煤,而其他所有局外企业的生产量不过420万吨(只等于采煤辛迪加产量的4.9%);1913年1月,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在当时,钢铁辛迪加的生产在全国钢铁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已上升到43~44%。
在法国的冶金、制糖、玻璃、造纸、石油、化学、纺织、采煤等工业部门中,也有很多辛迪加。其中特别重要的有:隆维商行,它生产了法国几乎全部的铸铁;制糖辛迪加几乎完全控制了法国的制糖市场;圣戈班玻璃总公司也居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在奥地利,一些著名辛迪加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波希米亚的采煤辛迪加,占奥地利全部煤产量的90%;制砖辛迪加,年产值达4亿克朗(未参加辛迪加的企业产值不过4000万克朗);石油辛迪加,占全国产量的40%。
在俄国,辛迪加是垄断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俄国的重要工业企业大多掌握在不同国家的资本家手中,在生产上不易联合起来;但是由于政府大批订货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国内工业品价格大大提高,资本家在争夺订货数额和瓜分国内市场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辛迪加正是分配订货和瓜分市场的有利形式。这样,在商业上联合起来的辛迪加便得到较大的发展。1886年俄国出现了铁钉、铁丝工业的辛迪加;20世纪初,在钢铁、采煤、采矿、机器制造部门中,相当大一部分企业都为辛迪加所控制。1904年建立的“煤炭公司”辛迪加,控制了顿巴斯煤区产量的75%。橡胶辛迪加几乎控制了全部橡胶的销售。制糖辛迪加垄断了全国90%以上的食糖生产。1912年建立的烟草辛迪加,控制了全国75%的烟草生产。俄国的辛迪加和其他国家的辛迪加相比,带有某些半封建的特征。例如,糖业辛迪加就是由制糖工业资本家和种植甜菜的大地主共同组成的;乌拉尔“克罗夫罗”辛迪加的成员即是一些拥有几十万俄亩土地的大领主。这样的垄断组织往往采用一些带有封建性的剥削形式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