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策略
盘旋急转(Break Turn)
急转是所有空战机动中最基本的。当敌机准备对你射击时,迅速的增加离轴角(AOT),这是个高G动作。以利用最大的瞬间转弯速度转向攻击者。一旦你完成一个急转弯,应该马上作出其他的动作。维持一个急转弯将使你成为一个再好不过的靶子,当急转弯完成后,你与敌机在空间上应该相差不多,一般而言盘旋急转(Break Turn)
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在跟随盘旋中,由于双方战机盘旋性能差异、本机位置操控不当不好或速度过大,反而超越目标、飞过头,白白把自己的后半球亮出来,那么势态就变了,刚才的防守方现在要开始反击了……
对于尾随盘旋急转的进攻方,可以采用“直接追击”、“后滞追击”和“前置追击”3种方法。“直接”追击很简单,在攻方瞄准镜里,只要一直盯死守方尾随即是。
“后滞追击”就是攻方为了始终维持在守方后半球,不超越,同向跟随盘旋,始终比守方慢,在尾随中寻找进攻机会,此为后滞追击。[
“前置追击”,就是切向上的截击,预先估计守方可能的飞行方路径,然后飞向路径上某一点,抄近道,寻找进攻机会。在较远距离上有一定优势,减少攻方无谓的转向。
直接追击
后滞追击
前置追击
break的另外一种形式~~盘旋俯冲~~
Yo Yo(很熟悉吧)
yoyo分为高yoyo和低yoyo两种
高悠悠、高强势回旋(High Yo Yo)
高强势回旋是攻击性空战的基础。在角度战斗中如果你占据了敌机机尾具有攻击性的位置,可采取High Yo Yo,但此时只能采取延迟追击,无法将机首指向敌机时。注意少许的滚向外侧,维持延迟追击然后拉高机首。一般来说,一连串小的强势回旋逐渐减少AOT较单一型回旋的效果来的好,一旦在大型的强势回旋中犯错,你将不能对敌机可能突然做出的动作有所反应。而且,强势回旋可使你不必承受过大的过载就能接近敌机。
直线型低悠悠,俯冲后的爬升阶段速度较低,易受攻击,故这种方式多见于己方掌握制空权后,战斗机截击对方轰炸机编队,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尾随目标机被数量众多的防御机枪同时扫射。
而对付低悠悠的方法就是,尽早的发现后半球敌机,然后用你的高度势能转换成速度动能,去对头迎击,双方这时势台是对等的,自己通过放弃高度优势,找回角度优势。
低强势回旋 (Low Yo-Yo)
低强势回旋与高强势回旋相反,高强势回旋减小且增加AOT且增加敌我间距离,而低强势回旋则增加 AOT 且减少敌我间的距离。当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射击机会,但敌机在你武器最大射程之外,为了接近敌机,你将机头压低至地平线以下以增加速度,不幸的,增加速度几乎总是增加了转弯半径,强迫你进入延迟追击并增加了 AOT,因此,一个低强势回旋几乎总是需要接着进行高强势回旋以改正因增加速度所导致的角度问题。低强势回旋通常被用于追击拥有速度优势的敌机,此时敌机企图平飞自你武器的范围内逃离。在这情况下,你可以压低机首,俯冲于敌机之下,增加的速度将增加接近率,但你必须小心不要降得太快,如果你降的太低或加过多的速度,你将无法将机首指向敌机而它将离你更远。
桶滚(Barrel Roll)
桶滚这个名字是从战机行进路线而来的,桶滚不仅是飞行特技,也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机动动作。
进攻性桶滚(Offensive Barrel Roll)
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防止飞越敌机,飞越敌机或在敌机前方飞行是致命的错误而它多半要你付出“生命”的代价,飞越敌机是由于无法消除的过高接近率;你太快的接近敌机而无法及时减速,在这种情况下,桶滚是一种解决的方法,如果你无法以拉高机首的方法快速的减低速度,将操纵杆拉到底并完成一个与现在转弯方向相反的副翼滚。当滚至敌机外侧时,机首抬高使速度下降,这样就防止了飞越敌机。
“进攻性桶滚”的第一目的就是在对方变换动作时,自己始终维持在地方尾部半球,当盘旋性能不如对方时,本机一味的盘旋反而会被反咬,所以通过桶滚动作来提升高度,减少相对速度,把速度动能换成高度势能,通过垂直面上的机动来使自己保存能量,掌握主动。
防御性桶滚(Defensive Barrel Roll)
当拥有足够AOT时利用桶滚可以强迫攻击者飞越它以避免你射击,防御桶滚必须小心的选择时机,如果太早使用桶滚将导致敌机继续跟踪你而不受影响;太晚使用则敌机可能已经开始射击。完美的使用时机必需令敌机感到意外且逼迫它在飞越你前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反应。
“高G桶滚”就是典型的防御性动作,在大过载盘旋时,守方通过盘旋中的一个桶滚来延迟自己的相对盘旋速度,提升高度,同时能够在盘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能量和高度势能,为下一步对抗做打算。
剪式飞行(Scissors)
无论你问哪位飞行员,他都好会告诉你同样的事:“如果进入剪式飞行,你将面临危险。”
剪式飞行是一系列当战机转向对方时的反向旋转,目的在于抢占尾后攻击位置。在空战中如果攻击者发觉即将飞越目标,而防御者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又过早转向攻击者,那么双方就进入剪式飞行。如果你是攻击者,剪式飞行应是你所想到的最后一着,而作为防御者,剪式飞行意味着你将面临危险,同时也说明攻击者犯了一个错误。
攻守双方都不断的通过反复盘旋转向,来延迟自己在前进路径上的时间,同时像获得好的尾随角度。
于是双方的动作交叉在一起就形成了剪刀机动。
这种状况的出现,就是双方都不肯妥协,死拼盘旋性能,通过每次盘旋转向尽可能的领先于对手转向,累计优势,直到出现一方比另一方慢半拍,于是,后半球优势就出现了。但是这样的高过载对抗过程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双方的速度会不短减小、高度不断降低……直到一方摆脱、分离,重新加速,然后继续对拼……
当剪式飞行时,除了保持高G并转向敌机外不用作任何事。当然,这将很快消耗速度及能量,理论上,在剪式飞行中[胜利者]代表强迫敌机处于自己的前方且拥有足够的能量将机首对准敌机。较常见的是,其中的一架战机失速且坠向地表,如果另一架战机仍留下任何种类的能量,应该做转向且下降并在敌机恢复前攻击敌机。另一种情况是,参战双方可一连串的桶滚取代急转,籍由高度/速度的转换维持一些能量,但这并非理想解答。
每当战机交会时,双方都冒着碰撞及开火的危险。交会距离分离的太远时将允许你进入机炮射击,而太进的结果通常是相撞。简而言之,剪式飞行是不好的。
如果你发现你正处于剪式飞行中,你该如何脱离?在只使用机炮的环境中,可以在略过敌机的机尾时时立即执行破S。如果你可以持续的增加并保持速度,你将可以脱离敌机的机炮射程。而敌机使用导弹的环境中实行破S会让热寻导弹锁住你的发动机尾喷口。假使你无法脱离敌机的其武器射程,你就必须赢得剪式飞行,如果你无法借助外侧转弯赢得剪式飞行,你就死定了。
当爬升、滚转、剪刀三者结合起来后,飞行员们就又多了一种对抗方式——Vertical Rolling Scissors,上升滚转剪刀,俗称“上升剪”。
这个其实就是讲三者结合,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双方在爬升中对抗,做出相互滚转剪刀咬尾的动作。没有明显的防守或进攻之分,如果防守一方本身爬升特性好,动力强,那么后下方一定距离外的进攻方尾随上来剪了几下后没了动力,又不能控制机体瞄准,那么他不得不重新俯冲加速,而处在高出的守方俯冲下来时就成了进攻者……此处就会出现垂直转向动作,详细描述见后文。
反之,如果上升剪过程中,双方距离比较近,后下方的攻击者会有较大机会命中守方;另一种情况,如果上升滚转剪中守方因为动力不如后下方的攻方,上升速度越来越慢,那么则会被攻方追上,此时已经守方机体已接近失控,更没有能量来改变方向了,成了挂在天上的固定靶子,“坐着的鸭子”。
横滚剪刀改出~~
英麦曼筋斗(Immelman Turn)
英麦曼转弯是一个高推力,垂直的反转。首先,一架低推力的战机抬高机首,作一百八十度地滚转,上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后再做一次反转,最后飞向相反的方向。高推力可以通过垂直爬升扩大机动范围,在垂直爬升中进行副翼滚,然后完成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滚转。英麦曼回旋使飞机在水平方向产生一个90度的转弯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位移。
通俗的讲,就是把高速换成高度,把动能换成势能,通过爬升,结合滚转,可以控制最后改出动作的行进方向,为下一步做打算,根据场合而疑,并没有明显的防御、攻击之分。而飞行表演中则常用来展示战机优异的动力特性。
补图~垂直横滚剪刀~~
分离S(Split S)
分离S又叫“破S”,学名“半滚倒转”,他是个一百八十度的下降滚转,反向滚动地向后拉操纵杆,使战机下降,保持持续的拉力直到战机水平并朝向反的方向分离S可快速获得速度,除了下降之外,反转增加了战机的向地表下降的路线,如此增加了加速,在下降时,增加的速度增加了垂直方向的转弯半径,在低高度进行破S或在下降时保持了过高的速度可能使战机无法拉起。
由于可快速的获取速度,分离S在只使用机炮的环境下是个极佳的脱离机动;在导弹环境中破S通常是无效的,这是由于导弹拥有较远的射程。
垂直转向 The vertical reverse
此动作和俗称的锤子机动的运动路径很相象,但意义不同,锤子机动更注重与表演,而垂直转向则侧重于进攻,上升路径并不需要严格的垂直,只是通过上升来进行能量交换,在高处掉头俯冲,向目标方向滚转,发起进攻。常见于攻守双方迎头遭遇,通过这个动作来观察对方,进而控制俯冲时的方向,发起进攻。同样,前面所述的上升剪中也要用到这个动作来获得进攻机会。
荷兰滚
实际上就是升力大于重力的时候,有规律的大幅度摇摆机翼,从后面看飞机就像钟摆一样,从上面看就是蛇行路线。用教科书上的话就是飞机的横滚稳定性强于偏航稳定性时飞机就会做荷兰滚,而当飞机的偏航稳定性强于横滚稳定性时飞机就会飞螺旋线,螺旋线的直径不断减小飞机就会最终进入尾旋。(常有人把这种机动和剪式机动混为一谈,在此强调更正)
荷兰滚类似于简谐振动,规律性强,实战意义不大,只是用于测试;而剪式飞行则是左右频繁交替的大攻角盘旋,通常是两架相距很近的飞机同时做的动作,冒着撞机的危险不停的相互交叉,目的在于用机动性争夺对方后面的有利位置,机动性好的最终获胜。
过失速非常规机动
80年代初,联邦德国W•B赫布斯特首先提出“超机动性”概念。1985年6月,美国和联邦德国合作研制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6了以实现过失速机动为目标的X—31验证机。1989年在第38届巴黎国际航展中,前苏联的苏—27首次表演了“眼镜蛇”机动。在1995年巴黎国际航展上,x—31验证机进行了“过失速机动性”表演,表演包括4种机动动作,过失速机动就是飞机迎角远远超过失速迎角,在速度非常小的状态下,迅速改变飞机速度矢量和机头指向的一种机动形式。过失速机动的全部含义是:电机从常规飞行状态,拉杆作大角度跃升使迎角达到失速迎角(约30°~40°),并在减速过程中使迎角达到70°。首先使飞机作过失速机动,当速度下降到每小时几十公里时,飞行员控制飞机绕立轴、横轴或纵轴进行旋转,从而可使机头快速指向任意方向。由于速度小,旋转角速度大,随后推杆减小迎角退出失速,转为俯冲增速恢复到常规飞行状态。这种机动的旋转角速度比常规机动瞬时角速度大一倍左右。机头能迅速指向所需方向,就有利于快速发射具有离轴能力和全向攻击的先进格斗导弹。
总之,过失速机动的基本特点是,:
一,飞机超过失速迎角。二,在过失速状态下,飞机还能绕纵轴、立轴和横轴转动。同时具备这两条,才是真正的过失速机动。由此看来,“眼镜蛇”机动,只是跨进了过失速领域,在迎角大失速迎角的情况下,只具有控制俯仰飞行状态的能力。所以“眼镜蛇”机动并不具备过失速状态下的偏转和滚转能力,只能说达到了过失速状态,但还不能随意机动。
由此可见,非常规过失速机动飞机应具备4点:第一,飞机应具有足够的俯仰、偏转和滚转的操纵能力,能在机动过程中保持很高的操纵效率”为达到此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辅助控制系统,如推力矢量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第二,飞机应具有极好的大迎角稳定性。这就必须采用闭环控制和先进的气动布局来满足。第三,飞机应选用高性能发动机,以保证在过失通机动中能正常工作。而且要求发动机的推重比高(至少大于1),耗油率低。第四,飞机应具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的瞬时角速引的能力,即应转得快,加减速快。
赫布斯特登壁~~
猫鼬
F22表演眼镜蛇~~~
F18表演赫布斯特登壁~~
F18表演猫鼬
SU35表演锥子!
http://bbs.tiexue.net/post2_5713654_1.html 来这里看吧图文结合的
歼击机,又名战斗机,即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广泛称为驱逐机。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
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抄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的武器,执行对地的攻击任务。
歼击机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战斗机的任务已由制空战斗机完成,截袭击机不再发展。歼击机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扩展资料
飞机在空战中的推力普遍大于重力(即推重比大于1),多采用低流量比的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加力推力大,重量轻,不加力工作时耗油率小。
为兼顾在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范围内都有较小的阻力,飞机采用中等后掠角、中等展弦比并带前缘连条zhidao的薄机翼,或是采用三角形薄弱机翼。
翼型相对厚度约4%,并有随马赫数和迎角自动偏转的前、后缘机动襟翼(或缝翼)。正常布局(有平尾)飞机空战时机翼单位面积载荷约3000帕(3000N/米2);无尾布局为2000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歼击机
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单座单发第四代战斗机。该机采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鸭式气动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
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它由于装备了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的“偏转片系统”,稍微解决了飞机在机载机枪射击时被螺旋桨干扰的难题,使飞机第一次在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飞机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但是这个系统会造成子弹的
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和“截击机”(拦截机),拦截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在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拦截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拦截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战斗机加上导弹来满足,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拦截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发展历程
初露锋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9,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行就是机枪的同步射击装置。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自转动的螺旋桨的间隙当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与火力。
两次大战间的发展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长长。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
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少阻力,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
除了在流线型设计上下功夫之外,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响到往后飞机设计的概念与可以使用的资源。在动力系统方面除了输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的开发之后,汽油辛皖值对于发动机的操作影响也逐渐被了解,同时,螺旋桨的极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动力输出也陆续在各国进行研究。新一代的输出动力研究当中以喷射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这两项影响后世最深。
到了30年代中期,各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设计多半具有这些特点:单翼,以金属为主的结构与外壳,后三点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线型外壳的固定式起落架,采用液冷式发动机的设计多于采用气冷,火力由采用步枪口径的轻机枪提升至重机枪或者是更大口径的机炮。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杜黑发表他最有名的空权论著作之后,空中武力印证空权对于战争与作战的重要性。其中战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幅度的否定空权论当中的描述。战斗机不仅仅只是作为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的力量,在摧毁敌人的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战斗机不仅仅担任阻止轰炸机的任务,也推翻轰炸机可以通过一切防卫的理论。
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开启另外一个世代的来临。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在线升到超过两千匹马力,速度直在线升到接近音速的区域,航程超过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万英尺。
进入喷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和雷达设备的出现预兆了下一阶段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从纳粹德国获得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各自发展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标志着螺旋桨式战斗机的终结。该阶段的战斗机特征是飞更快,看得更远,打的更准。1947年10月14日,美国飞行员查克·叶格(Charles E. "Chuck" Yeager)尔驾驶贝尔X-1试验机超越音速,成为第一个“跑”得比声音快的人。电子技术的进步使机载雷达和武器的火控瞄准系统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在冷战的高峰期,失败就会灭国灭种的恐惧使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都疯狂的发展战斗机。这个阶段各国列装的机型和数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
冷战时期的变迁
冷战的后期,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发现了战斗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机动性--仍然主宰了天空,而不是如导弹无用论者所认为的,将由导弹的性能决定空战的胜负,因此后来的战斗机不再要求过快的速度,而把机动性的提高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各国纷纷跟风发展机动性优异的机型。垂直起降、随控布局、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更优秀的机载电子系统以及装备性能更优异的空对空导弹成为该阶段战斗机的共同特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列装的典型战斗机有美军的F-14、F-15、F-16、F/A-18、苏联/俄罗斯的SU-27、MIG-29等都是。
新世代的设计方向
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机动性、更远的射击距离、多目标的攻击能力和隐形的外形设计。新技术的出现使21世纪的战斗机成为更冷酷的“空中利剑”。典型机种有美国的“JSF”和俄罗斯的“MIG1.44”。
喷气式战斗机——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9年首先研制出的。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该机于1939年8月27日首次试飞。最早投入批量生产并转变被部队的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和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62型战斗机。Me-262首次试飞在11942年7月18日,时速达850公里,这比当时所有活塞式战斗机要快得多。1943年11月,希特勒观看了这种飞机表演后说: “我们总算有了可以用于闪电作战的轰炸机了!”而坚决不同意将其作为战斗机使用。直到1944年秋天,Me—262才得以作为战斗机投入使用。尽管Me-262取得了辉煌的战线,但它已不策挽回纳粹德国的败局了。
超音速战斗机——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9年研制成功的F—100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超音速平飞能力的战斗机,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倍。此后,苏联米格—19战斗机也在1953年的试飞中突破音障,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6倍。60年代,美、苏、法等国又研制了最大的时速为音速2倍以上的战斗机。(图)(苏联的米格-1550年代初世界上最 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在朝鲜战争中有突出表现)
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是由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 “鹞式”战斗机,该机从1957年开始研制,机上装有一台 “飞马”型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两结喷口对称置于在两侧,喷口可转向后,飞机向前飞,喷口向下,喷气产生升力,使飞机策垂直,短距离起飞和在空中悬停。这种飞机甚至可在空中实现向后和横向的移动,具有极高的机动灵活性。 “鹞”式飞机可大大减少对跑道的依赖,提高作战部置的灵活性。在1982年发生的英国—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国舰载的 “海鹞”式战斗机面对数量比自己多一倍、速度比自己快一倍的阿空军法制 “幻影”III型战斗机,依靠优异的机动性能,在空战中取得了12 :0的战线。
(图)(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用来与米格-15相对抗的F-86型喷气式战斗机)
变后掠翼战斗机——世界上第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1965年研制成功的F—111。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大部分采用大后掠角的机翼,这种机翼和平直机翼相比,更有利于高速飞行,但低速飞行性能不好,转变半径大,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比较长。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能在飞行时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的飞机,着陆和低空飞行时呈平直翼型,在高速飞行时呈后掠翼或三角翼型,较好地解决飞机低速和高速飞行性能的矛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已进行了这项研究。美国战胜并占领德国后,在此基础上于1948年开始变后掠翼飞机的技术试验。F—111就运用了上述技术成果。此后,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美国的F—14战斗机和英国、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 “旋风”式战斗机也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
截击机——截击机是战斗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有快速反应能力,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接到警报后能立即起飞,迅速爬升、加速飞临指定空域。由于被截击对象(如轰炸机、侦察机等)机动能力不强,并且为及时发现和准确击落目标,现代截击机装有复杂的截击雷达,配备威力较大的空对空导弹,因此专用截击机一般比较笨重,格斗性能较差。
在早期,截击任务是由普通战斗机来完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夜间截击轰炸机,1941年8月德国在原先的双发动机的重型 战斗机Me—110和双发动机的轰炸机Ju—88上安装截击雷达,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夜间截击机。
50年代后的截击机强调要飞得快、飞得高,武器以空对空导弹为主,有的甚至取消了机炮。70年代后,在新一代战斗机上都装有先进的雷达和引导设备,其速度、加速性、机动武器威力也远远超过笨重的截击机,能更好地执行截击任务,所以各国如今已不再发展新的专用截击机。(图)(俄罗斯的米格-29高机动性战斗机)
隐身战斗机—— “隐身”战斗机并不是肉眼看不见的飞机,而是在飞机的外形、涂料等方面作了特殊处理,使用于对空警戒的雷达、红外等现代探测装置难以发现的飞机,这种战斗机可隐蔽接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攻击敌机的目的。目前许多先进的战斗机已采用了一些抑制雷达波反射和自身红外波辐射的技术,实现了部分的 “隐身”效果,而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是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F—22型战斗机,它将在下个世纪初装备美国空军。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edb35c6034950bdf8db10d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