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策略
下联:胡适之
猢狲,"孙"对"胡";适在古文中是" 到,行"的意思,所以所以"行'对"适";"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孙”对“胡”百,姓对姓;“适”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行”对“适”,动词对动词;“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国学院导师陈寅恪教授命题,据说后来只有3位考度生对上了,其中一位考生即今著名语言学家、北大中文系周祖谟教授。
扩展资料
陈寅恪出此题是为了考知察学生的文字、声调、词汇、语法、文学等方面的国学水平。
他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考察了“孙悟空”之所以叫“孙行者”的民俗学原因:“印度的故事书《维道摩诘经》《文殊问疾品》传入中国,被南北朝的高僧僧佑改编为《出三藏记集》,吴承恩后来读到了此书。孙行者名字的来历,实为玄奘西天取经时,一个内胡僧为之带路。胡僧与猢狲谐音,加之汉人好热闹,戏传为‘孙行者’。”
陈寅恪的出题说明:“对对子”包含了微观与宏观的文化,也蕴含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容--陈寅恪出高考怪题:以"孙行者"为上联要求对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