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攻略
这里有“经典作文十法”,就是告诉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写出一篇原创的高分作文: 一、正话反说,讽刺鞭挞 “正话反说,讽刺鞭挞”即运用反语、夸张等手法,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使读者在幽默、讽刺中领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 《独眼龙的求职信》堪称采用此方法的成功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2之作,作者巧借“求职信”的格式,运用杂文式的反讽手法,塑造、鞭挞了“任人唯亲,唯亲是信”的独眼龙形象,机智、幽默而又辛辣地抨击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的社会流弊。 二、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换位思考,自我反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反省自己,或许可以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 《雾中的战场》写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先是受爱国情的蒙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待、参加对伊战争,后受伊拉克战地老人点化,站在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立场上审视这场战争、自我忏悔。通过换位思考,在自我反省中表明“理智总是会被某种不知名的感情欺骗,最终被驱逐”这一主旨。 三、物化拟人,打造卡通 “物化拟人,打造卡通”就是运用拟人、拟物、想象、夸张等童话、寓言式的手法进行创作。 在《理智·情感·认知》中,作者把“理智”和“情感”看作一对亲兄弟,赋予它们以人格,写成了寓言哲理文,闪现出睿智的光芒。 四、反弹琵琶,推陈出新 “反弹琵琶,推陈出新”即逆向思维,反向立意地构思行文。 《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即运用此法。作者展开逆向思维的翅膀,反其意而用之,为鬼翻案,把原来受到大家称赞的捉鬼英雄宋定伯描写成一个毫无诚信、专事欺诈的小人,而鬼则是一个诚信可嘉、不幸受骗的弱者,在鲜明的褒贬中表达了作者对欺诈得势的鄙弃,对诚信善良的同情和呼唤。 五、认同求异,新意旁出 这种方法不同于“反弹琵琶,推陈出新”那样运用逆向思维,推出完全对立的结论,而是承认对方某种或某些与自己相同或合理的见解,再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派生出新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态度显得委婉,易为人接受,加之观点较全面、客观辩证,因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天平和七弦琴》就是先承认感情容易模糊认知的双眼,理智不可缺少,接着阐述“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这样新意顿出,使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有力地凸显出文章理性的高度。 六、接龙改写,编构杂合 “接龙改写,编构杂合”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续写或改写,也可另择名篇大作、名人史事紧扣作文话题进行续写、改写,还可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 《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和《“智子疑邻者”说》就是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续写和改写。对名篇名著、名人名角续写改写的就更多,如《赤兔之死》和《〈小重山〉后的选择》等,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的有《保姆与家教》和《小学的玻璃事件》等。 七、跨时越空,梦幻游访 “跨时越空,梦幻游访”就是打破时空界限,发挥丰富想象,写梦写真、写虚写实,或时光倒流,或置身未来,在上中下三界不分,古今未三时交织中使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如《另类童话》把古希腊神话与现代社会嫁接起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用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思辨的空间,阐述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一个生命个体对诚信的严肃思考;《穿越历史的选择》和《从泪到血——孙膑访谈手记》则是时光倒流,叩问古人的游记和访谈录;《永夜——2050年第364天清晨》则是飞越现在,置身未来的科幻作品;《石碑上的历史》则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采用“双轨”结构,在古今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话题的认识;还有亦幻亦真、借梦抒怀的,如《我选择善良》。 八、剪辑杂合,砌砖接链 这种写法是紧扣话题选取适当的素材,剪辑杂合成较为典型的题材片断,自成单元,可分章断节,拟写小标题,也可连珠成串。采用这种写法的文章层次明晰,同时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也调控自如。 如《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就是采用总分结构,中间用四个小标题分别概写李煜、辛弃疾、闻一多和朱自清笔下情怀各异的水,篇末点题,指出水同情异的原因是认知受到了感情的影响。 九、奇装异服,巧选文体 马要金鞍人要妆,好的文章体式恰如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使文章顿生辉彩。自从高考作文取消文体限制,可自主选择以来,每年均有不少考生创造性地选用文体,书信、日记、报告、访谈录、论辩稿、网页设计、诗歌、词赋、剧本、话本说书等,可谓应有尽有。奇文妙趣,新巧别致,令人叫绝。 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采用报告的形式,套用医学术语,通过“坐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地勾画出诚信沦丧者的丑恶嘴脸,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出诚信丧失的原因。“治疗方法”、“医生建议”部分则提出回归诚信的主要方法,堪称奇文。 十、假设于前,演绎归纳 “假设于前,演绎归纳”就是在某种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想象、推理、演绎归纳,从而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必须在“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展开,如果考生纠缠在这一假设的真假问题上,就背离了命题意图。2002年《生命之床》也可算一篇假设之作,作者把“我”假设为一位临产孕妇,一位有心脏病、不能生小孩的“准妈妈”,在自己与婴儿、生与死的选择中,用“妈妈”的内心独白,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永恒。 当然水无恒形,兵无恒势,文无定法,以上作文之法仅供参考而已。何况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再新的立意、再妙的构思、再巧的方法,也要借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最关键的是:千万别忘了语言的锤炼和素材的积累。
开题报告分五块内容来写:一、历史和现状,前沿的主要问题,二、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zd的主要问题,四、总体研究思路及方法预期研究成果,五.论文大纲。 http://jolly-602.blog.163.com/blog/static/219228472008111253942367/edit/ ,里面有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是我们导师发给我的,你可以看看哦。希望能够专对你有所帮助。 最近我也正写毕业论文呢,不过开题报告部分已经通过了,接下来就是写正文了,有点头疼。呵呵,希望你和我都能顺顺利利的毕业啊~属~~
一提到推理,人们往往会想到凶杀。的的确确,凶杀案永远是推理的主流。但是,一些不那么血腥的推理也被人接受着。像是社会派的一些作品,甚至不发生凶杀案。而另一些推理杀人愈来愈多,像是金田一少年事件薄与本偶师侦探左进。 杀几个人最合适? 看了这个标题请不要惊讶,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在侦探推理小说中,杀几个人最合适?不同流派,不同作者的作品都不一样。 答案一:1-2人。这一答案,主要是经典与正统的推理小说。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柯南道尔与阿加莎。这两位侦探推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正统推理小说家的代表的作品中,通常只会有一两个人被杀(注意,是通常)。像是《血字的研究》一人,《斑点带子案》一人,《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人,《阳光下的罪恶》一人,《古墓之谜》两人……其他的正统推理,像是《莫格街凶杀案》等也都是一至两人。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公案,涉及到谋杀的,也大半只有一个人被杀。总体感觉上,1-2人被杀是侦探推理的主流。因为推理嘛,谋杀案最能吸引人,同时,连续杀人必竟少见。 答案二:连续杀人,杀很多。感觉上,这种一杀杀很多类型的推理作品多见于日报。若是真的算起起源的话,应当是横沟正史先生。在他的金田一耕助作品中,多半有三个人以上被杀。三个被杀的《狱门岛》相对来说算少的。像是《恶魔吹着笛子来》、《女王蜂》、《犬神家族》等等作品具有非常非常高的死亡率。至于《八墓村》的死亡率高得就有些怕人了。不过,横沟正史也有例外。像是日本推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的,也是横沟正史的成名作《本阵杀人事件》,只有两人被杀。到了金田一少年事件薄,阿一将他爷爷的光荣传统发挥到了极至。其死亡率比起金田一耕助系列有增无减。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多半将一群人困在完全封闭的状况内,然后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这种方法的开山鼻祖应当算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著明的《无人幸免》。似乎经典侦探小说中的连续杀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只有《无人幸免》了。 答案三:不杀人。很少有推理作家将不杀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流的。没有谋杀案的侦探推理小说当然不会是侦探推理的主流。在日本的社会派,像是《在寂静中渐渐疯了》以及柯南道尔的等正统派中有些不杀人的作品,像是《三个大学生》还有《皮肤变白的士兵等》。还有些作家将这一类作品作为一种推理小品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6,就像是大餐前的甜点儿。名侦探柯南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作品。说句实在话,我并不欣赏没有谋杀的侦探小说,无论其中的推理有多精妙(事实上,没有谋杀的侦探小说推理成分有难以说很多),总感觉像烧菜忘了搁盐。 在这个文艺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推理作品也层出不穷。杀几个人最合适这个看上去耸人听闻的问题不会有它最终的答案。存在就意味着合理,何况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审美习惯呢?有人曾尖锐的说,《金田一少年事件薄》等作品简直是“恐怖故事”而不是“侦探推理故事”;另外一些人则说一些温和的侦探推理小说毫无味道;而正统的推理小说也被说成是样式死板,故事老套。看来,众口难调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真理! 最后以S.S.范丹的侦探小说二十戒中的第七条结束本文:罪案一定要是谋杀案。谋杀案越血腥越残酷,效果就越好。比谋杀案轻微的案件,实在不值得读者花费精神和时间去翻三百多页书。美国人爱讲人道主义,一宗恐怖的一级谋杀案必定会激起他们的义愤。哪怕是多么宽厚善良的读者也不会甘心让凶手逍遥法外,势必兴致勃勃地投入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