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攻略
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3、法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商鞅的严刑峻法主张比韩非子更早)。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7a64e78988e69d83339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4、儒家(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 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2)战国时期: 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孟子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②荀子: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5、兵家:孙子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它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1.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相关内容:“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
译文:“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2.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国君只要时刻牢记“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柞长久。
相关内容:《孟子·告子上》中讲:“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 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 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
3.庄子的主张: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相关内容:“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
译文:道的实体用来保垒身体;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它的渣滓用来治理天下。
4.老子的主张: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相关内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四十二章)
译文:“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5.荀子的主张: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相关内容:”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
译文:减轻农田的税收,整治关卡集市的赋税,减少商人的数量,少搞劳役,不耽误农时。
6.墨子的主张: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
相关内容:《墨子.鲁问》:“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葬、节用;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译文:“到了一个国家,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假如一个国家昏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的道理;假如一个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假如一个国家喜好声乐、沉迷于酒,就告诉他们非乐非命的好处;假如一个国家荒淫、怪僻、不讲究礼节,就告诉他们尊天事鬼;假如一个国家以欺侮、掠夺、侵略、凌辱别国为事,就告诉他们兼爱、非攻的益处。所以说‘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
7.韩非子的主张: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意思是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相关内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蠡》)。
译文: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1.积极方面:道家研究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包含在这其中),儒家研究的是人和人的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结构方面为主,认可不平等),法家研究的是人和人的异常关系的处理,墨家研究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主张平等),兵家研究的是人和敌人的关系,他们共同构建中华民族文明的衍生大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9的精神财富。
2.消极方面:法家的严刑酷法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造成了暴政;儒家的克己复礼、等级观念思想阻碍了人与人的自由交往,道家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加剧了小农经济的自私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孟子
百度百科-庄子
百度百科-道德经
百度百科-荀子
百度百科-墨子
百度百科-韩非子
墨子主张: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孔子主张: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2)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逐步改良政治
3)保守部分: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私学
老子主张: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庄子主张: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荀子主张: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
韩非子主张: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孟子主张: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人。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名况,赵国人。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汉族。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前232)战国时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荀子 xun zi(约公元前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7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墨子,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汉族,据著名墨学专家张知寒教授等众多墨学研究者考证,墨子为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境内)①。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