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攻略
那个叫编制。
军政,是军队中各种职务间关系的总和。
概括的说,古代是一条线,现代是一张网
一张网,离开谁都能继续运转,而个人离不开这张网
1912年9月,中国政府下令镇协标营队哨棚改称师旅团营连排复班。中国军队一个步兵班大约10名左右,配有班用机枪,一个排由三个班组成,人数在30人左右,一个连由三个排组成,连级开始设有指挥部,除连长、制副连、指导员、司务长,还有炊事班,卫生员,人数在170人左右,一个营有三个连,营级开始百设立警卫班卫生所等,兵力600人左右,一度个团有三个营,两千人左右,有各种配属机构,旅师是相对独立的作战单位,除步兵团外,有侦查通信后勤火力装甲部队等,旅级一般问6000左右,师级约10000人左右,集团军除步兵师旅等外,还有包括炮兵坦克防空电子对答抗陆航团舟桥团防化营教导团直属队等各种配属部队,40000人左右。
以征战闻名的商王武丁
他首先在军队中设立了“师”的编制
说起军队的编制单位,各位军迷自然不会陌生。即使对军事兴趣不大的人,只要玩过军棋,也会对军队编制单位长官命名的规矩有所了解。不过,倘若有人问起这诸如“军”“师”“旅”等单位名称究竟是个什么来历,恐怕就不大好回答了。这里,向大家阐述一些这方面的小知识。
旅:历史最悠久的编制单位
“旅”是我国出现历史最古老的军事编制单位。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那是最早出现国家机器和军队组织的时代。夏朝没有职业化的常备军队,而是采用兵农合一的模式,从以耕地为生的自由民中选拔军队的兵员。《左传》等史料记载,当时的田制以长宽十里之田为一“成”,再划分为64“井”,供576名耕者种植。如果遇到战事,就从这576人当中选拔500人组成一“旅”的单位从事作战,形成了以“一成”土地维持“一旅”兵员的关系。夏王朝在启之后曾出现了长期内乱,统治权力一度被后羿、寒浞等地方势力夺走,夏王的继承者少康为了复仇在外地努力经营实力,就是凭借“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的基础来逐渐壮大力量,最后重新夺回了中央权力。
旅这个单位出现后一直沿用,但地位不断下降,宋朝以后基本从中国军队的序列当中消失,但它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终止。古语多以“一旅”指代500人的军队,又将“军旅”并称来指代军事领域。
师:最早的大规模军队编制单位
继承夏王朝而兴起的商王朝以重视对外征伐而闻名,用兵的规模也大大超过前朝,多次征战的出兵记录都达到万人之多。夏王朝时期人数不过500人的“旅”在今天相当于营的规模。因此商王朝开始在旅以上设立“师”作为最高军事单位。
商朝军队的规模相比夏朝增加很大,昔日500人的旅到了商朝已经显得比较小了,因此商王以三个旅组成一“师”,而且旅的人数只计算步兵,而师作为大规模单位还要加入战车等兵种,据称当时师的规模为2000人(还有说法认为达到1万人)。商王直接统领的军队又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师,他们不是常备军,而是战时商王可以动员组织的自由民。与“旅”一样,师作为军事单位在中国古代也沿用到周朝,在春秋战国以后逐渐消失了。后来也随近代的军事变革而作为近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出现。
军:周礼制下的最高军队编制单位
整个西周时期还延续着殷商时期的“师”作为军事编制的最高级单位,天子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分别建立“周六师”和“殷八师”供天子直辖,人数据说达
到五六万人(也有说14万人),规模明显超过了商朝。不过,当时也出现了多次“军”的记载,如周礼制度下规定,为了国家统治秩序,天子可以动员的形式组织“六军”,诸侯国根据地位高低依次统率“三军”、“二军”、“一军”的记述。实际上里面记载的“军”仍相当于“师”,天子的“六军”也是指天子所辖“宗周”土地上的“周六师”。也就是说,西周时期出现的“军”和“师”概念是相同的。
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更加扩大。“军”也开始凌驾于“师”以上,成为最高的军事编制单位。起先周朝规定军队的编制分为军、师、旅、卒、两、伍六个等级,并以五进制为基本标准,但很快各诸侯国就开始自行定义军队的数量和建制。
像北方的强国晋国就抛开诸侯国兵力的限制,将军队由一军增到二军、三军,最多曾扩编为六军,并将师、旅列为军的下属单位。齐国则设立了由军、旅、卒、小戎、伍的五级单位,以万人规模的军取代师作为最高的军事建制单位,同时正式建立常备军队来加强其战斗力。
到了战国时期以后,征战的规模更大,特别是独立的骑兵、步兵取代战车成为作战主力,让交战更加激烈。各国交战的兵员数量屡屡达到数十万,因此以“军”称呼军队编制也显得小了。实际上,“军”在后来很多朝代都在沿用,但规模在不断变化,而且规模一般远不如春秋战国时期大。如晋朝、南北朝时期仍将“军”作为军队最高编制单位,但人数已经减少到1000~2500人左右,最多时也仅有5000上下。
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军”也不再是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但在很长时间内,“军”仍然被普遍视为最高军事编制单位的象征,后来的高级军官被称为各类“将军”,这与其可以统领“军”这种曾经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作战集团有着很大关系。
团:府兵制的产物
以团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在中国历史当中出现要比军、师、旅晚得多,这个军事编制单位最早出现在大力推行府兵制的北朝。初创府兵制度的西魏,曾设立24开府大将军,每人指挥2000人为一军,军下依次设军团、团和旅,这是中国军队作战编制中出现“团”的开始。隋朝建立后这套制度被继续沿用,起初总兵力仅4.8万人的24军增加到了50万人以上。隋文帝又将府兵制的军事单位从高到低改设为卫府、车骑府和骠骑府、军坊、乡团。隋炀帝东征高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0丽期间,军队中最高单位仍是军,其中骑兵以百人为一队,十队为一团,四团为一军;步兵则是以二十队为一团,四团为一军。唐朝时期,也在府兵的基层单位———折冲府当中设立团,人数大约200或300人,以下则设100人的“旅”。
营:由高级编制到中等编制的变迁
今天在军队中只是普通中等编制单位的营,在中国出现时的地位可是相当的高。最早的“营”出现在汉朝守卫京城的禁卫军当中,各设校尉管理,当时每营大约为700人。后来魏晋时期“营”的规模有所扩大,主要在禁军等高级精锐力量当中使用。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为了加强京城的守备,开始将麾下直辖的精锐歩骑兵和火器部队整编为京师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的编制规模都达到数万人,作战实力也非常强。到了明朝中期,著名大臣于谦在推进军事制度改革时开始以“团营”来整编京师三大营军队,每营的人员数量也有1.5万人之多。
到了明朝后期,“营”又成为地方常备军的最高作战编制单位,但地方军队中“营”的人数已经下降到约3000人,名将戚继光所率“戚家军”当中,营的编制更是仅有800余人。
清朝建立以后,“营”继续成为清军当中的重要编制单位。八旗军队当中,每营人数在1000到2000人之间,绿营兵则以镇、标、协、营等单位编组军队,其中“营”的规模一般小于八旗军。不过也有类似明朝的特例,如八旗中的精锐骁骑营曾有近3万人,火器营也有5000多人,绿营中部分营人数也达到3000人上下。到了近代,晚清统治支柱的湘军和淮军仍以营作为主要编制单位,人数一般在500人左右。而清末时的北洋新军仍有营这一编制,人数规模则模仿德国军制扩大到1000人,当然这就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