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攻略
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
汤若望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个明清之际的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葡萄牙耶稣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明天启二年(1622)进入中国,取汉名汤若望。他有天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崇祯三年(1630),徐光启预备修订新历,将汤若望从西安调到北京,进入历局成为徐光启的助手。他不仅是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十分在行,帮助祟祯皇帝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在对抗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使得明
汤若望
、清双方都将他当成不可多得的全能人才 [2] 。
崇祯十七年(1644),他在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中坚持留在北京。六月,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城,命令城内居民搬出城外以安置大军,汤若望上书请求保护,获得清政府的优礼,他的教堂、三千卷书籍和为祟祯皇帝修订的《崇祯历书》刻板得到妥善安置。
清政府上台,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新历法颁行天下,代替前王朝的旧历。多尔衮命令钦天监官员负责新历法的修订。当时钦天监官员使用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差距较大,影响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多尔衮对此十分不满,召见汤若望询问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同年八月对日食时间的测定,三种历法优劣顿现,汉、回历法分别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的测算结果丝毫不差。清政府当即宣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不久汤若望接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能推算历法的人在被当时被认为懂占星术,受到官员和民众的崇拜。
汤若望
自汤若望以后,直到清道光年间,钦天监官员都用西方传教士担当。
汤若望早在刚担任钦天监监正一职时,便在北京宣武门内建立了一座欧式风格的雄伟教堂,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御笔亲书“通微佳境”,制成匾额悬挂于宣武门的天主教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0堂,汤若望还把顺治帝御制碑文刻成石碑竖立在教堂前面。这一举动等于默认了汤若望有自由传教的权力。事实上,汤若望也经常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向皇帝灌输基督教义,顺治皇帝也阅读了有关书籍。由于汤若望的声望,中国境内的传教士都得到了保护,入教的群众竟达上万人。 [3]
顺治十八年(1661),才二十四岁的皇帝因病去世,他的继承人是年仅八岁的小皇帝康熙,宫内由祖母皇太后照料,朝中则由四位顺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联合执政,实权人物则只有鳌拜。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汤若望的地位每况愈下。首先是顺治末年,一个略有小名的文人杨光先写作《摘谬论》和《辟邪论》,投疏到礼部,分别攻击西洋新法和基督教,在前书中,杨光先认为汤若望别有用心地用西洋历法替代中国本土历法,是蔑视大清的恶毒之举,在后书中以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为参照系全面批驳基督教义。由于顺治帝尚在世,礼部官员拒绝了杨光先的弹劾申请。
传教士一方于康熙三年由利类思创作《天学传概》,介绍天主教的产生及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反驳杨光先的指控。文中过分夸大基督教义的神圣,激化了矛盾。这时,汤若望中风病倒,由南怀仁代其履行公务。杨光先代表着反西方传教士的一批人,包括儒士、回教徒等人,他们积极支持杨光先,使这一案件越来越复杂。
康熙三年秋到次年春天,朝廷公开审理此案,杨光先指控汤若望等人犯有三条大罪:阴谋叛逆、宣扬邪教和传布错误的天算学。长期审判的结果是,汤若望和钦天监七位官员被判处死刑,各地传教土集中到北京接受审讯,拆毁全国教堂。但在审判的最后关头,北京发生强烈地震,顺治帝的母亲孝庄太后直接干预此案,汤若望和仆人才被释放,五名中国官员仍被处死。不久汤若望病故,葬于利玛窦墓旁,集中到北京的二十五名传教士被驱逐出境。
杨光先就任钦天监监正。走马上任后,他遇到历法推算的技术问题,杨光先恢复大统历和回回历,结果当然错误百出。康熙年事稍长,不满于鳌拜的专权,从钦天监人手追查。康熙八年(1669)春,康熙仿效乃父顺治命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和杨光先实地测试,以辨优劣。经过几次考查,杨光先败下阵来,被革职,病死在回安徽老家的途中。
康熙皇帝恢复了汤若望的尊号,肯定了他的贡献。南怀仁接任钦天监监正,经过这一重大曲折,中国天文学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以后历任钦天监主要官员均为西方传教士。传教士在天文学上取得胜利,传教的阻力却越来越大,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控制康熙中后期以后越来越紧,最终进入全面禁教阶段。
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zd,后又改司天台,隶属于秘书省。宋、元时设有司天监,与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并置的机构。元朝还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则改名钦天监。明代钦天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领有主簿厅、春夏秋冬官、五官灵台、五官保章、五官絜壶、五官监候、五官司历、五官司晨、漏刻博士等。监正、监副掌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每岁专冬至日呈奏明岁大统历,移送礼部颁行。现知明代钦天监除刻印过《天文刻》外,主要是负责印造每年奏准的《大统历日》。据朝鲜郑元容《文献撮录》记属载:“皇明历式有二,曰王历,曰民历。每岁造大统历,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岁历样,然后刊造一十五本,送礼部颁行两京及布政司,照样刊印。”看来明代钦天监只管刊印每岁历书样本,进呈礼部颁行,所以钦天监自己只有印刷匠28名,裁历匠2名,裱背匠1名,反不如司礼监裁历匠人多
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属于秘书省。知宋、元时设有司天监,与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并置的机构。元朝还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则改名钦天监道。明代钦天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领有主簿厅、春夏秋冬官、五官灵台、五官保章、五官絜壶、五官监候、五官司历、五官司晨、漏刻博士等。监正、监副掌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每岁冬至日呈奏明内岁大统历,移送礼部颁行。现知明代钦天监除刻印过《天文刻》外,主要是负责印造每年奏准的《大统历日》。据朝鲜郑元容《文献撮录》记载:“皇明历式有二,曰王历,曰民历。每岁造大统历,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岁历样,然后刊造一十五本,送礼部容颁行两京及布政司,照样刊印。”看来明代钦天监只管刊印每岁历书样本,进呈礼部颁行,所以钦天监自己只有印刷匠28名,裁历匠2名,裱背匠1名,反不如司礼监裁历匠人多。
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来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自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知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道回司天监并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