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攻略
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率领的四万汉军,分兵两路,一路顺大漠南缘,另一路由北穿乌孙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与匈奴郅支单于的军队对峙。在汉军营地,可以“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彩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这支会列布“鱼鳞阵”的军队引起了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因为“鱼鳞阵”一说,在中国古籍中是绝无仅有的记载。要将军队列阵布局成为鱼鳞状,需经高度的组织训练并有相应阵列条规来指导。这对于任何游牧民族和其他未开化的民族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像匈奴人这样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7的游牧部落,打起仗来多凭勇敢,一拥而上,往往无章法可循。而布局周密的阵列只有在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中方可实现。于是,这支训练有素、会摆鱼鳞阵的军队就成了一个始终未解的谜。1955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德效蹇(H.H.Dubs)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人在郅支都城见到的列于城门两侧的是用过,他们使用的是长方形盾牌,其正面呈圆凸状,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并肩站在一起,这种景象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平视绘画者看来,必然极似鱼鳞。1957年他在《希腊与罗马》(Greece and Rome)刊物第二期上发表了长文《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城》,认为甘延寿、陈汤在这次战争中斩郅支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凡1500余人,生擒145人,降虏千余人,并将这些人分配给了派兵助战的城廊诸邦15国。德效蹇断言上述145人即布鱼鳞阵的“百余人”,因为145名罗马人并未投降,当他们见到郅支被杀后,立即停止了抵抗,并且很可能仍然保持其难以攻克的队列。他们也可能自愿选择降服于中国人。于是,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特设的边境城镇中,该城就以汉代对罗马国或罗马人的称谓“骊靬(líqián)”命名。他还从文化语言学上加 以论证。“骊靬”一名,是希腊Alexandria一名的缩音,本指埃及的亚历山大,因为中国人无法分清罗马与亚历山大两个地方。《汉书·地理志》称:“骊靬(王)莽曰揭虏”,即王莽篡汉帝位后根据孔教“正名”之训,将骊靬改为“揭虏”,可以斫馕晃肮コ侵街蟹仓?夷敌”,而为“夷人聚居繁衍”。也从另一侧面证实,这的确是中国俘虏了这些罗马军团的兵士并将他们集中于靠近西部边境的这座城使其戍边。 这座中国境内的罗马城,到公元746年土藩(西藏)人占领之前一直存在着。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曾考察过这座城中居民对该城名的奇特发音,认为当地人讲该城中国名称中间的两个音合并为一个音,读成Liakh - ghiQl,他们很可能是用那种方法来表达Alexandria这一词中x的发音,因为这个音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澳大利亚专家戴维·哈瑞斯为搞清这一支会摆“鱼鳞阵”的外国军队下了大量的功夫,得出了与德效蹇教授相类似的结论,他所掌握的材料表明,公元前60年,罗马的庞培因征战有功而受元老院的褒奖。但当他以一个普通市民身份返回罗马时,他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这时凯撒和克拉苏与他联合互助,形成“三头同盟”。公元前55年,出任叙利亚总督的克拉苏因为缺乏罗马人所敬重的军事上的建树,不顾手下将领的劝阻,急不可耐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的战争。公元前54年,他率4.2万人的军队入侵怕提亚。帕提亚在卡雷(Garrhae)迎战。帕提亚军主要以阵地弓箭手组成,他们包围了罗马人,发箭如雨,经久不断,帕提亚骑兵在罗马步兵的冲锋之前便开始撤退,并在坐骑上向后张弓放箭,致使罗马人束手无策,他们唯有组成一方阵,立盾牌于方阵四周。这是一典型的罗马战术队形,即迭锁盾龟甲形攻城阵(testudo),而帕提亚军却从盾牌的上方及下方射人利箭,杀伤大量罗马军,克拉苏在这场战争中被杀,罗马军2万丧身,1万被俘。有近1/4的士兵逃至叙利亚。一支部队则由克拉苏的儿子率领,经过10多年的艰难曲折,成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汉军与匈奴一战之后,他们消失在中国境内。然而,1962年著名的史学家余英时在其英文著作《汉代中外经济交通》一书中对德效蹇的观点予以驳斥。他提出依照汉朝制度,设县至少要有几千人口,145名罗马军不可能设县。德效蹇的推测根据不足,他可能是受了王先谦《汉书补注》的误导。中国台北专门研究秦汉史的学者邢义田也认为以上两说,谁是谁非很难认定。1989年,澳大利亚的戴维·哈瑞斯再度来华,寻求破谜途径。他与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的关意权和在兰州大学任教的前苏联专家弗·维·瓦谢尼金合作,在一份公元前9年的地图的帮助下,已确定了“罗马城”位于位于兰州西北约300公里的永昌镇附近。并准确地找到了这处废墟,至于迷案的最后破译,我们还有待于确凿的考古证据。
2007年3月11日,搜狐网:甘肃“古罗马军团后裔”悬案探秘
甘肃。永昌县者来寨村。
一群长相与附近居民迥异的人:碧眼、深目、高鼻,甚至一头金发,一身红色皮肤。他们的祖先是传说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军团”?
目前,对该地村民的基因检测工作正在进行。
永昌县生活着一些特别的人,他们除了高鼻梁、深眼窝、黄胡须、卷头发之类的特征外,有人眼球呈灰绿色,有人呈蓝灰色。
3月2日,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派出的摄制组抵达甘肃永昌县,他们试图在茫茫戈壁中寻找罗马“东征军”流亡者的痕迹。
关于永昌县者来寨村是否居住着罗马军团后裔,在国内外学界争论不断。
当这个偏远的地方和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攀上关系后,县城新建了“骊靬宾馆”;乡镇出现了“罗马商场”;横贯县境的国道旁修建了“骊靬怀古”三人雕像,中间男子是峨冠长袍的汉儒,左右两旁一男一女异域长相,男子身着类似古罗马士兵的头盔铠甲;新编《永昌县志》,简要记载了安置“罗马降人”的史话;甚至有人以“骊靬县”代称永昌县。
被认为“罗马军团”后裔最集中的者来寨村,1999年更名为骊靬村,村里一段古城墙已被石柱铁链围起,正中树立一石碑,刻着“骊靬遗址”。村口建了一个罗马风格的方亭,被称为“骊靬亭”。
[发现]
宋国荣的电脑桌面就是当地一个满头金发的小姑娘的照片,完全没有黄种人的特征。
谜团一:长相与“罗马军团”有关?
走在永昌街头,并没见到集诸多欧洲人外貌特征于一身的人。
当地人说,这些长相和他们不同的人大多是农民,平时不太进城,主要散居在者来寨、杏花村、河滩村、焦家庄等几个村落。
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宋国荣的电脑里,收集了一些居民照片,除了高鼻梁、深眼窝、黄胡须、卷头发之类的特征外,有人眼球呈灰绿色,有人呈蓝灰色。宋的电脑桌面就是一个满头金发的小姑娘的照片,完全没有黄种人的特征。
据统计,目前永昌县具明显欧洲人外貌特征的有60多人,具不明显特征的有200人。
此前,2003年7月,永昌县曾发现99座西汉古墓。墓葬中有100多具尸体,均完好无缺。尸体骨骼扁圆,体形高大,男性骨骼一般都在180厘米以上,女性多在160厘米左右。颅骨明显有别于汉族人,头颅眼窝呈方形,眉骨凸出,下颚骨方,并发现有棕红色或褐色的头发,这些骸骨头上均有伤,显然不是自然死亡。
这群死者究竟是什么人?
解读:考古发现只能说明西汉时期,西方人或者是具有西方人骨骼特征的人曾在永昌县境内生活过。
不能排除这些遗骸属于罗马人,也没有办法证明它们属于罗马人。即使他们是罗马人,也不能确定他们与神秘失踪的“罗马军团”有关系。汉代这一地区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往来东西方商贾众多,中外民族之间杂婚混血很自然,当地一些村民长得像欧洲人不足为奇。
另外,当时罗马帝国征战地域广泛,“罗马军团”有可能就地征兵,即使证明他们不是罗马人也不能确定他们就一定与“罗马军团”无关。
所以这些体貌特征与“罗马军团”并无必然联系,只能充当次要佐证之一。
[争论]
戴维·哈里斯无意中听到“骊靬”这个词后,决定留在中国。
谜团二:“骊靬”是什么?
近年来关于甘肃“罗马军团”悬案的争论开始于澳大利亚人戴维·哈里斯的寻找。
戴维·哈里斯1981年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听到有一支古罗马帝国军队东征失败,对其命运产生兴趣。1989年3月他到中国考察,从中国学者那里听说曾存在一座叫做“骊靬”的城池,便决定留在兰州大学任教,与中国、澳大利亚和苏联三国史学家一起研究“骊靬古城”,后来认定这座古城就在现在甘肃永昌县境内。
“骊靬”这个名称到底隐含了什么秘密呢?它真的在甘肃吗?
支持者:骊靬县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骊靬,《汉书·张骞传》作犛靬,颜师古注:“犛靬即大秦也,张掖骊靬盖取此国为名耳。骊犛声相近,靬读与轩同。”显然,骊靬县以犛靬国而得名。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也就是说骊靬县因罗马帝国而得名。
反对者:清华大学史学家张绪山教授却认为,《后汉书·西域传》称:“大秦国一号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因此犁靬国可能是被罗马帝国吞并的某个国家,地处西亚一带。
公元前53年,突围的罗马军团从历史学家的视线里神秘失踪了。
谜团三:“罗马军团”来过这里吗?
根据史料描述,公元前53年(西汉甘露元年),古罗马帝国三大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为了争夺权力,率7军团约4万多人向东远征安息(今伊朗),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围歼,兵败,仅其长子率6000人突围。之后,这支成功突围的罗马军团就从史学家们的视线中神秘消失,成为罗马史上的一个谜团。
支持者:事实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牛津大学的德效骞发表过《古代中国境内的一座罗马城》。他认为,这些“罗马军团”可能有一部分逃到了匈奴在都赖水畔(药杀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建立的郅支城。
他们的依据是《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在郅支城出现了一支“奇怪”的军队,他们在郅支城外用栅栏做成的“重木城”;其中百余人操练“鱼鳞阵”。所谓“鱼鳞阵”可能是罗马阵列——龟甲战阵。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罗马军队的作战特点,他们很可能就是失踪了17年的“罗马军团”。
反对者:原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主任常征认为,编木或夯土为城乃中国一直以来的习惯,外城为郭,内城为城又是中国古代的通制。而且,《左传》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载: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郑庄)公,以鱼丽之阵……。以这些作为判断罗马军团的根据,非常牵强。
“骊靬,大秦也,张掖骊靬县为西域蛮族而置。”
谜团四:“骊靬县”安置了“罗马军团”?
在东汉时期的《汉书集解音义》中出现过这样一段话:“骊靬,大秦也,张掖骊靬县为西域蛮族而置。”并且《后汉书》也有一条记载:“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
支持者:骊靬县因“西域蛮族”中以罗马人居多才得名,因为人数众多就更有可能是流亡的“罗马军团”。
反对者:张绪山教授说,据《汉书·武帝纪》,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十年即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酒泉置张掖、敦煌两郡。许慎《说文解字》“靬”下曰:“武威有丽靬县。”也就是隶属张掖郡的骊靬县,很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1年从武威划分到张掖的。置县时间远远早于公元前53年,设置该县与“罗马军团”毫无瓜葛。
[研究]
罗英鹰钩鼻,绿眼珠,一头卷发,具有46%的欧洲血统;蔡俊年一头黄发,鹰钩鼻、蓝眼睛、白皮肤,被鉴定为56%的欧洲血统。
谜团五:基因分析能否揭开真相
2004年,当地村民罗英曾在北京接受了血液化验,罗英鹰钩鼻,绿眼珠,一头卷发,根据化验,他具有46%的欧洲血统。2005年,绰号“蔡罗马”的当地村民蔡俊年在上海进行了DNA检测,蔡俊年一头黄发,鹰钩鼻、蓝眼睛、白皮肤,这次鉴定结果为56%的欧洲血统。
而早在2003年5月,兰州大学生命遗传科学院《河西走廊骊靬人群体遗传研究》项目便对骊靬村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检测,采集91名外貌“奇异”的村民全血样进行DNA分析,这次研究意在搞清楚这些村民遗传基因发源地。
解读:《河西走廊骊靬人群体遗传研究》项目负责人谢小冬说,整个科研项目仍在按原计划进行当中,将于2008年结项。研究人员对DNA的分析,只是获得群体遗传学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的基因与维吾尔族、古匈奴(如蒙族)的基因相差很远。然而,DNA鉴定结果并不能直接说明这些人是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8不是古罗马军团的后裔,只是划出一个大致范围,再结合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做出推测。
严谨地说,基因分析的结果与“罗马军团”也不存在必然联系,只是相对重要科学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