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攻略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4。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史记》(汉·司马迁)
2,《汉书》(汉·班固)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4,《三国志》(晋·陈寿)
5,《晋书》(唐·房玄龄等)
6,《宋书》(南朝梁·沈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8,《梁书》(唐·姚思廉)
9,《陈书》(唐·姚思廉)
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李百药)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征等)
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20,《宋史》(元·脱脱等)
21,《辽史》(元·脱脱等)
22,《金史》(元·脱脱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张廷玉等)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
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
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史
最后做到了。这是清朝时期的事情,西北蛮族是指准噶尔汗国,一般直接叫它“准噶尔”,而灭掉它的皇帝是乾隆。至于“绝其后代,永绝根株”这句话我没有找到具体史料记载,应该是后人杜撰的。准噶尔可以说是清朝时期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跨度113年,大战7次,投入人力财力无数。
起初,准噶尔还不是汗国,只是准噶尔部,并且在1646年,即顺治三年归顺了清朝,将部落管辖权交给了清政府。这一次归顺意义重大,不仅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也决定了此后准噶尔的敌对行动属于“叛变”。清朝虽然拥有了统辖准噶尔部的权力,但并未付诸实践,准噶尔瞅准这个时机迅速扩张,吞掉周围几个部落并且将权力集中到首领“台吉”噶尔丹手中。此时准噶尔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过于偏远,并没有被皇帝重视。
1678年,准噶尔汗国成立。先后进攻叶尔羌汗国和哈萨克汗国,不停扩大势力范围。在征服哈萨克之后,准噶尔便将矛头指向清政府。1688年,进攻漠北,1690年杀入内蒙,此时康熙皇帝已经平定三藩,可以腾出手专心对付噶尔丹,于是1690年夏天,康熙亲征噶尔丹,这次亲征以胜利收场,准噶尔汗国溃败,噶尔丹不得不撤兵并休养生息。1696年,康熙二征噶尔丹,再次取胜,给予噶尔丹重创。第二年,康熙顺势发动第三次战争,但是这时的准噶尔内部发生内乱,噶尔丹自杀身亡,于是没有打起来。
噶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接手准噶尔。策妄起先沿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5着噶尔丹的路线继续进攻清朝,却被康熙多次痛击,最后策妄终于意识到了清朝的强大,向清朝求和。此时沙皇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对着中国北部蠢蠢欲动,康熙为了防止策妄与沙俄联手,于是答应了策妄阿拉布坦的请求,双方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但是策妄此人狼子野心,求和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在他的统治下,即将分崩离析的准噶尔再度强大起来,准噶尔汗国达到强盛时期。
策妄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即位,此时准噶尔兵强马壮,于是二度反叛。这一次清朝和准噶尔之间的较量,已经与康熙时期不同,清朝多次败给了准噶尔。最惨的一次是在1718年,清军惨败准噶尔,全军覆没。这次败仗朝野震惊,也使得雍正帝不得不重视起西北问题,在雍正十年,1720年,清军二次出征准噶尔,在光显寺重挫噶尔丹策零,虽然没有伤其根本,但也狠狠给了他一记闷棍。
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内部再次陷入内乱,不断消耗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在1755年和1757年,乾隆瞅准时机,两次对准噶尔用兵,皆取得大胜,1759年,兆惠收复天山南路,准噶尔汗国灭亡。清朝的心头大患终于彻底消除,牢牢控制住西北。
准噶尔汗国能支撑这么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沙俄在背后使坏,所以对于清朝来说,灭掉准噶尔不仅是西北的问题,更是对沙俄的防御。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意味着沙俄阴谋的失败,也给清朝争取了多年的太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