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请问驱使您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在今天的文学领域,作品改编、IP过热、网络文学套路化是广受关注同时也屡屡存在争议的热点话题,近日,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接受专访时,围绕这三个话题给出了他的解答。
改编自己作品难度挺大 多数不按部就班讲故事
由莫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民族歌剧《檀香刑》上月已在山东济南公演。40多万字的小说改编为长达两小时的歌剧,莫言坦言难度很大,他觉得改编过程中是对他作品重新一次审视,要把这么多的素材剪裁到适合一部歌剧内容,就要作出很多的牺牲,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被迫砍掉,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
“我的作品改编难度挺大的,因为我在写的时候还是比较注重对文学形式的追求。我的小说多数不是按部就班地讲故事,在形式上做了很多探索,所以改编难度相对大一点。但是也不是说在艺术形式上走得远一点就没法改编,依然可以改编。”
文学创作是可以教出来的
除改编作品外,近年来写作者越来越多,写作的水平普遍提高,许多大学均开设创意写作班,莫言认为网络平台的出现非常有意义,降低了写作的门槛,人人都可以写,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同时,他认为怎么样写小说,怎么样写诗歌,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以遵循的。写作者可以对某一个作品进行一种非常准确的基础性分析,得出一些写作的经验来。在他看来,文学还是可以教的。
“同样都是一个写作班的学生,有的人可能因为他的生活积累比较雄厚,他就有可能受到启发,把自己过去的经验激活,然后写出好的作品。有的人可能就差点。这个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在写作班子里学习过的作者都变成伟大作家,这也太不现实了。就像一个数学班里,并不可能每个人变成伟大数学家一样,同样道理。但它肯定是可以学可以教的。”
一个作品被IP是个好现象
这个概念近年来受到文化产业,影视业、游戏业和出版业热火朝天的追捧,在接受采访时莫言提到在这样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8个时代里,一个作品被IP,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被广大观众读者所接受,是一个好现象。
在莫言看来,没有一个作家写完了小说不想被人阅读的,也没有一个诗人写完了诗歌只给自己读,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作品能够传播得更加广泛,能够被改编成更多的文学样式、艺术样式,然后供给广大的受众。
谈到如今有人花重金买一个作品的版权的现象,莫言认为想买的人必然有他的道理,卖的人也有他的想法。当市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规范,所有的人都会在购买或者售出当中变得更加理性,大家对版权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冷静。
期待莫言更多的而作品出现。
莫言 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二月生于山东来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源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百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国作家协会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