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格萨尔王传》源于社会生活,又有着极为丰厚的藏族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民间文学的坚实基础,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之前,藏族的文学品类,特别是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因此,《格萨尔王传》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素材均在史诗中有所表现。在语言修辞上,《格萨尔》引用了数不胜数的藏族谚语,全书所容纳谚语的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有的原文引用,有的还经过加工,如:
春三月若不播种,
秋三月难收六谷;
冬三月若不喂牛,
春三月难挤牛奶;
骏马若不常饲养,
临战逢敌难驰骋。
虽饿不食烂糠,
乃是白唇野马本性;
虽渴不饮沟水,
乃是凶猛野牛本性;
虽苦不抛眼泪,
乃是英雄男儿本性;
《格萨尔王传》中,还保留着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赞词,如:“酒赞”、“山赞”、茶赞”、“马赞”、“刀剑赞”、“衣赞”、“盔甲赞”等等,著名的酒赞是这样的:
我手中端的这碗酒。
要说历史有来头;
碧玉蓝夭九霄中,
青色玉龙震天吼。
电光闪闪红光耀,
丝丝细雨甘露流。
用这洁净甘露精,
大地人间酿美酒。
要酿美酒先种粮,
五宝大地金盆敞。
大地金盆五谷长,
秋天开镰割庄稼。
犏牛并排来打场,
拉起碌碡咕噜噜。
白杨木锨把谷扬,
风吹糠秕飘四方。
扬净装进四方库,
满库满仑青稞粮。
青稞煮酒满心喜。
花花汉灶先搭起。
吉祥旋的好铜锅,
洁白毛巾擦锅里。
倒上清水煮青棵,
灶堂红火烧得急。
青稞煮好摊毡上,
拌上精华好酒曲。
要酿年酒需一年,
年酒名叫甘露甜。
酿一月的是月酒,
月酒名叫甘露寒。
酿一天的是日酒,
日酒就叫甘露旋。
......
有权长官喝了它,
心胸开阔比天大。
胆小的喝了上战场,
勇猛冲锋把敌杀。
......
喝了这酒好处多,
这样美酒藏地缺,
这是大王御用酒,
这是愁人舒心酒。
这是催人歌舞酒,
......
除此之外,《格萨尔王传》还是民间文学素材的花篮,它的许多内容取自民歌、神话及故事,反过来,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采集素材、借取题材的丰盛园地。如后来发展变化的民间歌舞许多曲调均取自《格萨尔王传》,有些歌调就是直接歌颂格萨尔夫妇的。再如题材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也取材于《格萨尔王传》,著名的《七兄弟的故事》就是将七兄弟为人们盖楼房的故事与格萨尔王的故事交织在一处,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再如为数众多、独具特色的绘画与雕塑也以《格萨尔王传》的故事情节为依据,绘成壁画,或将格萨尔当做护法神,雕塑其身加以供奉。《格萨尔王传》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文体,其中的诗歌部分,在藏族文学发展史中的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沟通古今的作用,它表现在意识形态、修辞手法、诗歌格律上面。例如:
猛虎王斑烂好华美,
欲显威漫游到檀林.
显不成斑文有何用?
野牦牛年幼好华美,
欲舞角登上黑岩山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0,
舞不成年青有何用?
野骏马白唇好华美,
欲奔驰倘徉草原上,
奔不成白唇有何用?
霍英雄唐泽好华美,
欲比武来到岭战场,
比不成玉龙有何用?
此类的诗歌在《格萨尔王传》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它不仅继承了吐蕃时代诗歌的多段回环的格局,而且突破了吐蕃时期的六字音偈句,成为八字音偈句。这种多段回环体的诗歌格律,在十一世纪前后基本形成并固定下来,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变化。在藏族民歌、叙事诗、长歌、抒情故事中的诗歌、藏戏中的诗歌以及文人学者的诗作中被广泛采用,成为藏族诗歌中最流行、最为重要的格律。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称《格萨尔吉钟》,即《格萨尔的故事》。它是一部长期在藏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内容丰富、结构宏伟的巨著。它不仅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史诗的巨著之一。
《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11世纪前后(一说产生于13世纪),它一问世就受到藏族人民喜爱。后由艺人“钟肯”在说唱过程中不断“即兴”增添内容,提炼情节,使故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这些说唱被一些喜爱《格萨尔》的僧徒文人手抄流传。在此基础上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修改、整理、刻版印刷,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木刻本。《格萨尔王传》不仅在国内藏族、蒙古族、土族、纳西族、裕固族等民族中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国家和地区亦广为传播。
《格萨尔王传》至今还没有整理出一套齐全、系统、完整的本子。目前藏文《格萨尔王传》只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本子。分章本又有贵德本(因搜集于青海贵德而得名)和拉达克本(流行于拉达克地区)两种。分章本以情节来划分段落,分成若干章,分部本依据事件而分成若干部。分部本是在分章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内容、情节等方面有所扩充,约有100多部,迄今发现的藏文版本,已有50多部。蒙古文本有北京十三章本和《岭格萨尔》两卷本,均属分章本。
《格萨尔王传》全书以主人公格萨尔为中心编织故事情节。格萨尔原名顿珠尕尔保,是天上白梵天王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当时人间妖魔肆虐,观世音菩萨与白梵天王商派顿珠尕尔保降生人间,作黑头藏民的君长,扫除暴虐,救民于水火。顿珠尕尔保降生到人间,父亲叫僧唐饶杰,母亲叫尕擦拉毛。父亲原是一个部落的小首领,因听信叔父超同的馋言,将身怀有孕的妻子驱逐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顿珠尕尔保一出世就受到阴险狡诈的叔叔超同的迫害。他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时,与贤慧美丽的姑娘珠牡相爱。后赛马夺得第一,成了岭国国王,被称为格萨尔王,娶珠牡为妃。此后,他借助神力,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魔国、霍尔、姜国、门国、大食国等十余国。《格萨尔王传》通过对格萨尔所进行的大大小小战争的描绘,歌颂了他为民除害,统一国家的伟大功绩。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伟大史诗,既从纵的方面颂扬了格萨尔一生英雄的业绩;又从横向叙述了岭国与周围数千里内大小近百个部落、邦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内容而言,既涉及到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2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又有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描写,故有藏族古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之称。它通过藏族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农奴制社会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审美理想,代表了当时的一种进步思潮。但它又是一部长期在藏族社会广泛流传而未经系统整理的民间文学巨著,在长期传播过程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都按照各自的愿望把自己的意识增加进去,其中不可避免地保存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宗教迷信色彩。因此,我们在研究其思想内容时必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具体分析,分清精华和糟粕。然而,就整体而言,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是主流,史诗总的思想倾向是积极健康的,有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惩罚邪恶,为民除害。
史诗产生的时期,藏族社会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各部落、邦国的统治者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和奴隶,扩大自己的领地,互相攻伐,连年征战。战争破坏了社会安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藏族社会长期陷于落后贫穷之中。战争中的受害者是普通的老百姓,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战争的根源是各邦国统治者的分裂割据,而分裂割据是现实生活中最大的邪恶。要平息战争,就必须消灭分裂割据,使社会归于统一。由谁来完成这个历史大业呢?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那就必须有一个受人民拥戴的,代表人民和部落利益,具有大智大勇的英雄率领人民来共同完成。史诗中所创造的格萨尔这一英雄形象,就是藏族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
《格萨尔王传》从为民除害,消除分裂割据这一主旨出发,具体描写了几十次大小不同的战争。这些战争情况虽然各异,但就其性质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别国侵略岭国,抢夺财物,掳掠黎民百姓而挑起的,如《霍岭大战》、《岭与姜国》、《卡契玉国》、《朱古兵器国》、《岭与门域》、《索布马国》等所描写的战争,均属此类。另一类则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由岭国向对方发动进攻而造成的,如《大食牛国》、《向雄珍珠国》、《贡日水晶国》等所描写的战争就是如此。不管哪类战争,结局都是从格萨尔彻底征服对方并使之归于岭国统治之下而告终。很显然,这样的描写是为了突出格萨尔消除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的功绩。在前一类战争的描写中,着重表现岭国反侵略保家乡的正义性。如在《卡契玉国》里格萨尔说:“决不侵略无罪人,这是格萨尔的法律。”格萨尔对入侵者主张坚决抵抗。如他将要北去降魔时对臣民们说:“不要挥兵去犯人,但若敌人来进犯,奋勇抵抗莫后退!”史诗以极大的篇幅,热烈的赞词,将岭国臣民热爱祖国、捍卫祖国、英勇不屈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格萨尔消除分裂割据统一藏族社会的业绩与反侵略的壮举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在后一类战争的描写中,岭国与别国的战争多是因超同的不端行为引起的,格萨尔只是在战争爆发后,奉天神之命,讨伐有罪之人,降妖伏魔,完成统一大业,使人民安居乐业。
《格萨尔王传》虽然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但在史诗中只占次要地位,无法掩盖其光辉的成就。
格萨尔王,相传是连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戍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636f70797a64366草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孙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
在很早以前,岭国出了一个穷孩子,起名叫角如,这个孩子在奇异境界里诞生和长大成人。在岭国英雄云集,赛马争夺王位时,力战群雄,得胜称王,尊号为格萨尔。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2最高成就。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为了让格萨尔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史诗的作者们赋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龙、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种厉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临人间后,多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
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邦国)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
《格萨尔王传》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也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从《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结构看,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内涵广阔,结构宏伟。
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