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绿里奇迹》的结局有悲有喜的一面,黑人约翰他能感知别人的痛苦并转化到自己身上,最后也被执行做电椅了,但是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虽然他相貌恐怖,体形硕大,却出奇地平和、敏感而缄默,天真时甚至像个孩子,同时,他似乎还具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令人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信任感。
临死之前他把部分能量转移到了汤姆汉克斯身上,导致汤姆汉克斯一直很长寿,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唯一一直陪伴他的就是监狱里那只会玩杂耍小老鼠,小老鼠因为在监狱里被约翰救活过一次,所以体内也有部分能力。也活了很长时间。
黑人约翰死后,其他狱警后来都辞职没再当狱警了,里面变态的那个获警最终进了精神病院。
最后的结局让人意想不到,黑人约翰自愿接e68a84e8a2ad7a64363受坐上电椅,他看透了世间太多人的痛苦,不忍再目睹冷苦无情的人心。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但是却不忍将自己的能力全部带走,将部分能量传给了汤姆。
扩展资料:
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里面有监狱官和各种性格的死囚犯。
他们之间充满了敌意和不屑,但神秘的约翰·科菲(迈克·克拉克·邓肯饰)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科菲因谋杀罪名被判死刑,在平淡无奇的一天来到了E区。他相貌恐怖,体形硕大,却出奇地平和、敏感而缄默,天真时甚至像个孩子,同时,他似乎还具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令人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信任感,这不禁让艾治科姆对其罪行是否属实深怀疑问。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
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
参考资料:《绿里奇迹》-百度百科
20世纪30年代美国监狱的背景下,《绿里奇迹》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势必在岁末的影坛引发一场不小的震动。影院在放映乔治·克鲁尼主演的《三张王牌》前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放该片的宣传短片时,寥寥几笔的剪接镜头竟令部分观众潸然泪下(新浪新闻评)。
电影整体最成功,还是在人情味上的播弄。而对每一个死囚的性格描划,更有独到之处。狱卒对死囚的感 情,自然而不流于造作,几个死囚行刑前后的心理刻画不同处理,更是心思尽见。死囚是人,人死将善,身为陪伴每个死囚生命最后一段日子的人,狱卒们的世界,有更多的宽容及体谅,而善恶有报,更加是电影强调的感性观点。生命最终的归宿都是那一方看得见的绿地,看完影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觉得,这是部让人感动的电影,让人愿意去相信,世界上还有奇迹(新浪新闻评)
在《绿里奇迹》中,“好”与“坏”,抑或“善良”与“邪恶”,被鲜明地对比出来,这
也是影片的特点之一。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混沌手法极力掩饰世间万物的善恶两面性,极力强调芸芸众生皆为己的时代,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走向,似乎必将影响价值观的发展趋势,然而此片却向观众警告——作为人,不仅要认识到追逐利益是生存的根本,但同时也不能忘记人性深处的另一种可贵品质,那就是怜悯与宽恕。这就是善与恶之间的纽带,这就是为什么麻木的人们还需要在混沌的世界中认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善良(新浪新闻评)
作者:万劫
由斯蒂芬·金长篇小说《穹顶之下》改编的同名美剧,在夏季档取得了惊人的千万收视率,国内观众也几乎在同步收看此剧。在开篇首集中,这部剧几乎取得了公认的好评:无论是从视觉效果,还是剧情推进上来看。但后面的几集,舆论评说却渐入颓势,有说这部剧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迷失》(这部剧的部分剧集的确是由《迷失》的编剧改编的),有说这部剧集故事推进太慢(为什么还不解开穹顶降落之谜,却纠缠于人物之间的内部斗争),甚至有观者直言剧中人物的智力低下(穹顶应该很容易突破,只是他们太笨)。
出现这样的疑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部定义为"超自然惊悚"剧的故事,剧情主轴理应向观者所希望的方向推进。可如果熟悉斯蒂芬·金作品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或许就不会生出这么多无来由的指摘。
2007年,斯蒂芬·金的短篇《迷雾》被"御用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搬上大银幕。如果观者熟悉这部作品顺带原著也了然于胸的话,或许会很容易看出,《穹顶之下》无疑就是《迷雾》的剧集加长版。只不过把叙述场景加以扩大,以适应长篇叙事。《迷雾》中小镇的茫茫大雾被突然从天而降的穹顶所取代,而那间超市则顺理成章般扩大为整个小镇。而剧情的设计上,也不乏相似之处--比如《迷雾》中的宗教原教旨主义者被替换成了一名牧师,他宣扬人们接受上帝的惩罚才是唯一的出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穹顶内生活资源的日渐匮乏,各种人物为求生存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你死我活的争斗中来。而这也是"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核心思路所在--人性的恐怖。如果小说非得要有纯文学和通俗小说之分的话(笔者并不认可此说),某种意义上,斯蒂芬·金可谓超越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
当《穹顶》剧组工作人员想要考证穹顶下的某些具体的科学问题时,金笑说这并不重要。可见,硬科幻要素显然不是金的首要追求。且看金之前的作品,有谁想要对《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能不能用一把小锤敲开监狱墙仔细考证吗,又有谁想问《绿里奇迹》中那个有特异功能且富有慈悲心的大个子黑人是否现实中存在?可以说斯蒂芬·金超越美国其他通俗小说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他的故事不是最惊心动魄的,可是叙述之间总能让你感觉到善的巨大力量。这种善有时体现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7有时体现为基督救世般的情怀。
斯蒂芬·金的影视作品改编,有一个很讨巧的规律:只要是封闭空间叙事,故事多半出彩且赢得好口碑。前述的几部电影作品基本上都是"封闭空间叙事"的典范。另外《头号书迷》、《闪灵》等影片也可位列其中。
的确,压缩叙事空间,可以更容易构建故事的基本冲突,以至加速冲突(时间意义上)的爆发。但斯蒂芬·金的封闭空间叙事,却绝不能简单归结为这种模式。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这种冲突的爆发是缓慢且断断续续的(安迪越狱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期间又叙述在监狱中做着与越狱不相干的事情),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构建才表现出主人公安迪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的巨大毅力和不屈不挠。在《头号书迷》剧情设置中,不但空间被压缩在一间屋子中(电影主体部分),时间也被设置在短短十天内,舍此便无法展现头号书迷的"狂热"与作家的"被缚"之间的戏剧冲突。其实《穹顶之先》的原著小说里故事也被设置在一周的时间左右,但一改编为季播剧集,时间必然会被延长,而原来的剧情冲突设置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稀释掉一部分。
其实就算是小说,斯蒂芬·金的很多短篇也要优于其长篇。毕竟考虑到他的长篇小说本本大卖,是不可能把太多"思想性、叙事艺术"等思考性强的内容放置其中的。倒是中短篇小说,更考验作为一名小说家的功力。
《穹顶之下》能不能成为一部精彩的剧集,关键在于你对斯蒂芬·金式的"恐怖"是否有兴趣。若只追求鲜血淋淋的画面、张牙舞爪的怪兽,以及较真其中某些剧情是否具有"可行性",那《穹顶之下》就真不是你的菜!
Green Mile真的有一英里的草地,死刑犯都要经过那一英里的草地步向死亡吗?
至少我没有看到。只是在paul回忆完那段经历后,我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流下来,弄湿了我的眼镜
《绿里奇迹/Green Mile》是Frank这位大在《肖申克的救赎》五年之后的作品,据说斯皮尔伯格在看了剧本之后都感动到落泪,向汤姆汉克斯出演这部影片。尽管这部影片中的汉克斯并不出彩,或者说由任何一位好莱坞男影星出演都一样,我还是要说这部影片是一个上帝的礼物,一个献给世人的礼物,让你在人性的背后寻找遗失的美好。
就像上面说的汉克斯这个角色并不出彩一样,这不是一部好的剧情片。
狱监(汉克斯饰)、佩西、约翰、戴尔,四个人组成一个特殊的组合,交叉着愚蠢和善良、悔恨和折磨,同情和无助。狱卒和死刑犯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在这种生死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看到的却是整洁的地板、乡村歌谣,阳光和禁锢却有乐趣的生活。只是这种看起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0有些温馨的监狱生活中也一样充斥着暴力和人性中的恶。
佩西,这个后台看起来挺硬的软脚虾,拿着警棍张牙舞爪,对弱者的快乐统统报以敌视,最终仍然要面对自己不想去的结果,不过这个结果比他想的更糟糕而已 ——如果他还能想的话。戴尔,这个可怜的老人,在生命中最后的时间里才又找到生命的快乐,那只叫金格的小老鼠,成为这个死刑囚室里最温暖的造物,当金格先生被佩西一脚踩扁的刹那,所有的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除了佩西着该死的家伙露出满意的表情,“它终于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始终都逃不出”。
戴尔的死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point,那种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场景,可能会让所有看过该片的人终生难忘。佩西正是在这里暴露了人类报复的天性和残忍的隐蔽角落。看到这里我似乎也能体会到约翰的痛苦,那种痛苦压抑在身体里不能释放,那种切肤感受却无能为力的痛苦。我相信看影片的人正在体验着和皮特在死亡之前一样的崩溃生命。
也许影片最无声的震撼来自于约翰迈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种无数的仇恨的目光所带来的刺痛。那温柔的瞬间,那为约翰所落下的眼泪中,我听见沾湿海绵的水声,然后约翰说,boss,请不要给我戴头套,我害怕在黑暗里。然后在电流激荡声中,我看见面对着的 paul眼中的悲怆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灯啪啪炸裂,房间里暗了下去。——然后我的眼泪就如泉水一样涌了出来。为什么呢?为那逝去的奇迹,为那无辜的生命?还是为上帝赐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恶与痛苦中走向毁灭?
他累了,他要离开这些他无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乐和温存,那些有过的美好瞬间都如烟花一样灿烂又凋落,或许,或许死亡并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岁后说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尽快来临。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没有上帝,可是我为一个天使而哭泣,一个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从来也只有他一个。昆德拉说,只有一次就等于从来也没有。是的,生命中从来都不会会出现一个奇迹,来替世人承担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来救赎世人的罪与恶?
绿里奇迹,永远都是人性面前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