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简介锦州属于辽宁省南部,“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5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不经意间,为锦州及锦州苹果做了一个绝佳的“广告”。那么,毛主席是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是谁把这件事汇报给他的?其中提到的战士又是哪个部队的?这些历史一直都是个谜团。
李伟,辽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4沈战役协会秘书长。两年多以来,他走访了数十位老专家、老战士和知情人,查阅了当年“东总”有关辽沈战役的166份解密电报,通读了近百本史书和回忆录,终于将这段历史清晰地还原。
通过了解,终于把“苹果精神”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源起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讲解词,对毛主席的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这一查就是两年多。”谈起事情的起源,李伟这样说。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李伟查找到了毛主席第一次提及“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情况,那是在辽沈战役胜利八年之后,也就是毛主席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原文是这样写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事复杂,浩如烟海,但事隔八年之后,毛主席仍然记得战士‘不吃苹果’的故事,并用这个‘不吃苹果’的故事,教育全党要加强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变。”李伟感触颇深地说。
但是,据史料记载,毛主席在战争年代从未到过锦州,他怎么知道锦州出苹果呢?辽沈战役期间,是谁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主席的?苹果园在什么地方?李伟在浩瀚的史料中痴痴地搜寻着历史的足迹。
李伟和辽沈战役纪念馆高级研究员宋祥门老师以及多位史学家共同研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毛主席看到了“东总”上报给中央军委的有关材料,才知道了“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那么,这是一份什么材料?是哪个部队逐级上报的呢?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拨开迷雾,李伟继续着他的寻找。
虽然大家都认为该从查阅“东总”的有关原始材料入手,但是,历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那些材料保存在什么地方?是否属于军事机密呢?亲历这些战争的人多已作古,难道就让这个历史谜团,随着故人的离去而被深深地埋藏吗?
编辑本段电报露端倪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支前馆,珍藏着这样两面锦旗,上面分别写着“仁义之师”和“秋毫无犯”,这两面锦旗的受赠者是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当时兴城郊外有一个叫韩家沟的苹果园,城内有储存苹果的果窖,部队入城后,不吃老百姓的一个苹果,体现了战士们的高尚情怀。据这两面锦旗的征集者宋祥门老师介绍,这两件文物是他在1959年建馆之初征集到的,当时部队并没有说这两面锦旗是因为“不吃苹果”而获得的,只是说是因为部队模范地遵守了《入城八项守则》,而受到了“东总”的表奖。
2004年初,一位专家建议李伟查一查“东总”和毛主席之间的电报。“东总”与毛主席的电报原本属于“AAAA”级的绝密电报,但这些机密文件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解密,并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史料(辽沈战役卷)1993年版》一书中。在这本比砖头还厚的大书里,李伟共查阅了有关辽沈战役的电报166份,其中有这样一封题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关于九、十两月作战总结至毛泽东等电》的电报,在这封电报里,李伟找到了有关“苹果”的重要信息。电报的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毛主席并东北局:部队对执行战场及城市纪律进步较以前突出,义县、兴城、锦州、沈阳等城都没有侵犯私人工商业及城市人民的利益。一切工厂、公共机关(锦州受炮火摧毁)保护比较完整,在兴城解决战斗后,县政府只少了一把修理电话的铁钳,并有部队立即清查交还。某地主之大批苹果,战士一个未动……”原来,是林、罗、刘、谭在发给毛主席的电报中,报告了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有关情况。
编辑本段“苹果精神”永流传根据这份电报,李伟找到了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第二个证据,进一步确认了“苹果”故事的真实来源。然而,究竟是哪个部队不吃苹果,部队在什么地方不吃苹果呢?李伟又从头开始梳理,以准确认定锦州战役的部队序列和作战区域及方位。
史料显示,1948年,根据全国战局和东北战局的军事态势,毛主席向林彪发出了关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作战指示:“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两地援锦之敌。”根据毛主席的作战指示,林彪作出了辽沈大战的布置,集结重兵在“辽西走廊”一线,决定以五个纵队攻城,以六个纵队分别预设埋伏在锦州东西两侧的黑山和塔山一线。根据这段历史,李伟把重点查找对象放在二、三、七、八、九这5个纵队上。在一本老将军的回忆录上,终于找到了有关不吃“苹果”的情况。在吕村夫将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的宣传科长)所著的《旋风部队》中这样记述:“义县战斗结束后,三纵八师来到了锦州城北郊的果园,正值秋收季节,红艳艳的苹果挂着晨露,诱得战士们只咽口水,但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
李伟告诉记者:“通过这些老将军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证明,‘不吃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三纵、四纵、七纵等攻锦作战的部队,苹果园的地点就在锦州的南山和北郊地带。至于是哪些战士不吃苹果已无法考证,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证到每一个人,因为‘不吃苹果’的是一个战斗的集体。”
李伟说:“现在,我终于可以沉思下来,遥想战火纷飞的当年。锦州与战争的主题,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这段光辉的岁月远去了,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他们的‘苹果’精神。”
解放军不吃苹果是一种遵守入城纪律的表现,他们认为一个苹果也是纪律,体现了战士们
高尚的情怀和党的纪律性,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
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历史探源
在新中国锦州的历史上,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话.锦州人都非常熟悉这句话,甚至,全中国人都知道这一句名言.因为,这是开国领袖毛主席说过的话,所以,非常著名,对这句话的记忆也非常深刻.每当锦州人到外地旅行,一提到锦州,当地人常常会说:“锦州啊,那个地方出苹果吧?”,还有的人说:“锦州,那是个打仗的地方呀!”,也有人说:“那个地方有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等关于对锦州的认识和印象.由此,我们感受到外地人对锦州的认识,常常是把锦州和苹果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有关苹果的故事和战争的故事,已形成了外地人对锦州的一种印象,或者是对锦州城市文化特征的一种认知.做为锦州人我们也经常听到:毛主席在哪里说过这句话?毛主席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这样的提问.我想做为锦州人也好,做为锦州的城市化文研究也好,锦州人都应该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
2003年,我正在编写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词,因为工作的原因,曾经对这个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编写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也请教过有关的专家和学者,并通读了《毛泽东选集》有关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卷本,但是没有查到结果.后来,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本里,读到了这篇重要的文章,没想到这是在辽沈战役胜利八年之后,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在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作出的一篇重要讲话.原文是这样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这篇文章至今读起来,仍然能令人感到战争的硝烟和苹果的浓香.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事复杂,浩如烟海,但事隔八年之后,毛主席仍然能记得一个战士“不吃苹果”的故事,并用这个“不吃苹果”的故事,教育全党要加强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变,更令人产生对毛主席伟大人格的无比钦佩.
这个引证,就是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这句话的历史来源.
但是,人们可能还要问,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没有来过锦州,他怎么知道锦州出苹果呢?在辽沈战役期间,是哪个部队不吃苹果呢?那个苹果园又在锦州的什么地方呢?带着这些历史的谜团和需要了解的故事,我们只能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历史的足迹与证据.
1948年11月8日,“东总”发给毛主席的一封电报
毛主席是怎么知道“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宋祥门老师(辽沈战役纪念馆高级研究员、离休.)、孔繁敏上校(原锦州军分区参谋长)分别进行讨论,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认为一定是毛主席看到了“东总”上报给中央军委的有关材料,才知道了“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那么这是一份什么材料?是哪一个部队逐级报给林彪、罗荣桓的呢?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那个不吃苹果的战士在哪里?等等诸多疑问,需要拨开谜雾.因此,觉得应该从查阅“东总”的有关原始材料入手,但是,历史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之久,那些材料保存在什么地方?是否属于军事机密而无法查阅呢?而亲历这场战争的人早已作古,感觉这个历史故事,可能随着故人的离去而被深深地埋藏.但是,这个“苹果”却一直藏在我的心里,每当翻阅有关辽沈战役这一段战史的有关书籍,无论在书店,还是有资料室总要留心一下“苹果”.但是从来都没有线索,偶尔在有关收藏者那里,看过《苹果树下》的“小人书”,很感兴趣,但是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如何能够作为科学的采信?也曾查找过文物,但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个文物直接与“苹果”有关.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支前馆,珍藏着这样两件文物,一件是“仁义之师”的锦旗,另一件是“秋毫无犯”的锦旗.这两面锦旗的获得着是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1948年9月29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经过三天战斗,攻克了兴城,因部队入城后,严格遵守《入城八项守则》,保护人民的财产,空手入城,空手出城.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赞扬,后被“东总”通令全军给予表扬,同时授予了这两面光荣的锦旗.据说,当时兴城郊外有一个叫韩家沟的苹果园,城内有储藏苹果的果窑,部队入城后,由十师直属队看守,但是战士们身在苹果树下,不吃老百姓的一个苹果,认为一个苹果也是纪律,体现了战士们高尚的情怀.后来,就这两面锦旗,我专们访问了这件文物的征集者宋祥门老师,宋老师说:这两件文物是他在1959年建馆之初征集到的,当时部队并没有说明这两面锦旗是因为“不吃苹果”而获得,只是因为部队模范地遵守了《入城八项守则》,而受到了“东总”的表奖.但是,我们想不吃苹果也是一种遵守入城纪律的表现,这样,我们有理由认为“苹果”一定与这两面锦旗有关.也许在残酷而艰苦的战争年代,不吃苹果的故事只是大海之滴,比起战斗与牺牲平说,这件事情实在太小了,但是毛主席记得.所以,据我们能够查阅的资料,包括各类战史、军史,几乎没有关于“苹果故事”的记载.这就是几十年来,人们普遍知道“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这句话,但就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缘故吧?这也为“苹果的故事”增添了传奇与神秘的色彩.这时,有的专家提醒:是不是应该查一查“东总”和毛主席之间的电报呢?一定是“东总”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毛主席.但是,“东总”与毛主席的电报都属于“AAAA”级的绝密电报,即使是战争结束了,也应密存在中央军委档案馆,这怎么能查到呢?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有关这段历史的机密文件,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解密.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够查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辽沈战役卷)1993年版》.在这本比砖还厚的16K大书里,共查阅了有关辽沈战役的电报166份,其中有这样一封题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关于九、十两月作战总结至毛泽东等电》的电报,在这封电报里找到了有关“苹果”的重要信息.电报的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毛主席并东北局:……(六)部队对执行战场及城市纪律进瞳较以前突出.义县、兴城、锦州、沈阳等城都没有侵犯私人工商业及城市人民的利益.一切工厂、公共机关(锦州受炮火摧毁)保护比较完整,在兴城解决战斗后,县政府只少了一把修理电话的铁钳,并由部队立即清查交还.某地主之大批苹果,战士一个未动.……”原来是林、罗、刘、谭在发给毛主席的电报中,报告了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有关情况,这样关于“苹果”的故事就有了链锁证据,为深入挖掘提供了条件,因而,战士不吃苹果的故事肯定存在.
根据1948年11月8日《关于九、十两月作战总结》的电报,找到了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第二个证据,进一步确认了“苹果”故事的真实来源.然而,接下来的问题,究竟是哪个部队不吃苹果,部队在什么地方不吃苹果呢?这给研究者的挖掘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主要问题是没有线索,理不出头绪.这样,研究工作只能从头进行梳理,以确定锦州呀役的部队序列和作战区域及方位,希望从这方面排查出有价值的线索.1948年,根据全国战局和东北战局的军事态势,毛主席向林彪发出了关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作战指示(9月7日电报):“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东北),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争取将卫交煌全军就地歼灭.”根据毛主席的作战指示,林彪作出了辽沈大战的布置,集结重兵在“辽西走廊”一线,决定以五个纵队攻城,以六个纵队分别预设埋伏在锦州东西两侧的黑山和塔山一线,准备进行攻城打援.具体作战部署是,七纵、九纵在锦州城南发起攻击;八纵在城东发起攻击;二纵、三纵在城北发起攻击.通过这个作战部署,就可以把重点查找对象放在二、三、七、八、九5个纵队上.然而,有关这些部队的军史和战史仍然没有一点蛛丝马迹,连“苹果”的字样都没有,那么这个“苹果”究竟在哪里呢?也许,应该查一查老将军、老战士的回忆录类,这类资料可能有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记载,这种推断后来证明无疑是正确的.果然,有关“苹果”的片段就深藏其中.“苹果”的神秘面纱也终于被一层层揭开.
周桓上将(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在他的《辽沈战役的政治工作》中这样记述到:“当时,正是金秋时节,锦州地区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4,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伸手可得,尽管在此地构筑工事的战士们劳累饥渴,但是都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一个去拿苹果的,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吕村夫将军(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宣传科长)所著的《旋风部队》中这样写到:“义县战斗结束后,三纵八师来到了锦州城北郊的果园,正值秋收季节,红艳艳的苹果挂着晨露,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越发可爱,也诱得战士们直咽口水,但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在连长的命令下,各班将地上的苹果扫在一起,腾出地方坐下休息.”
在焦玉山将军(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34团团长)所写的《坚守塔山堡》的文章中记载得更加细致:“当时,塔山后面山坡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劳累的战士们坐在苹果树下休息,虽然,又饥又渴,但却无一人去拿.程子华司令见此情景,就问我是哪个部队,我回答说:‘是我们团的预备队二营’!程子华司令高兴地说:‘真是个好部队呀!’”.
在吴富善将军(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所著的《吴富善回忆录》中也简单地提到了部队在攻打锦州时,遵守纪律、不吃苹果的情况等等.
这些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证明,“不吃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三纵、四纵、七纵等攻锦作战的部队,苹果园的地点也就在锦州的南山和北郊地带.至于是哪些战士不吃苹果已无法考证,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证到每一个人,因为“不吃苹果”的是一个战斗集体.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因资料所限,也只能挖掘和追溯到这个源地.现在,读者终于可以沉思下来,谣想战火纷飞的当年——苹果与战争的主题,及它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启示.这段光辉的岁月远去了,但是,历史却铭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苹果”的精神,也正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
omydkd0001E 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