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没有建好,
此次“阿特兰蒂斯”号飞行和前两次“发现”号航天飞机飞行主要的区别是任务不同。
2005年7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完成“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
一年后,“发现”号再赴太空并顺利返航,使人们看到了航天飞机恢复正常飞行的希望。在这两次任务中,“发现”号为空间站送去的物资都是补给,并没有建设空间站所用的新组件。而此次“阿特兰蒂斯”号将为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安装新的连接架构和太阳能电池板。
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国际空间站已经在地球上空飞行了3年多。目前的国际空间站有几个太空舱和支架组成,只有最起码的几名机组人员在维持其运转,因此它尚未接近成为世界级研究基地的既定目标。
1998年末,美国的一个太空舱和俄罗斯的一个太空舱实现对接,国际空间站项目由此展开。自那以后,美国和其他15个国家陆续搭建了一个重量超过180吨的结构。一旦国际空间站全部建成,它的重量将达450吨,体积比一栋典型的有5个卧室的房子还大。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美国宇航局进行若干次迄今为止最为困难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5阿特兰蒂斯”号及其6名机组人员将把一个重13.5吨的构件运送到空间站,然后将其移出货物舱。两组宇航员将通过3次太空行走将其安装就位。
“阿特兰蒂斯”号此次太空行动将持续11天,这对6名机组人员来说是一次颇为疲惫的旅行。
此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曾经参加过3次航天飞机飞行的布伦特·杰特说:“我们从没有在连续几天里接连从事如此多的任务。”
飞行任务的第三天,航天飞机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随后,“阿特兰蒂斯”号的宇航员将马不停蹄地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机械臂,将价值3.718亿美元的构件移出货物舱,并进行初步安装。
安装任务将持续数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在此次飞行任务的第6天安装。
美国宇航局在介绍这次飞行任务时说,如果要实现让人类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的远大计划,国际空间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过渡,“我们必须让空间站运转正常,并以此为基地积累太空探索的经验,才能向更远处进发。”(钟和)
2000年5月21日,载有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的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与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
此次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2对接在距地面320千米的上空进行,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上的“曙光”号基础舱和“团结”号节点舱联合体实现自动对接。
5月19日,“亚特兰蒂斯”号从美国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载有大约1吨重的货物,宇航员总共在太空停留10天,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保养和补给。
29日,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后,乘航天飞机安全返回地面。
2000年7月12日,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携带俄制“星辰”号指令舱的“质子”火箭,它的顺利升空为宇航员最终能登上国际空间站铺平了道路。
2000年7月,核心组件“星辰”号服务舱发射成功。
莫斯科时间7月12日,俄罗斯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为国际空间站承建的“星辰”号服务舱。随着它的升空,国际空间站将首次具备载人运行的条件。该服务舱长13米,宽30米,重24吨。它由3个密封舱和1个非密封舱组成。舱内有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和推进器装置。它还将是空间站的主要生活区,由3个睡眠区、1个浴室、1个娱乐健身中心、1个试验室等组成。
7月27日,“星辰”号又与已在太空飞行的空间站联合体进行对接。
莫斯科时间2000年8月6日,随着俄罗斯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联盟-Y”型运载火箭,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的“进步”号货运飞船顺利被送入轨道。此次发射的货运飞船载有修正国际空间站运行轨道的燃料,以及为将来长期考察组准备的食用水、科学仪器设备等物品。
19日,货运飞船与之前发射对接的国际空间站初期联合体(“曙光”号功能货舱,“团结”号节点舱,“星辰”号服务舱)顺利实现对接,成为正式发射的空间站又一组件。
10月31日10时53分(北京时间15时53分),一枚“联盟-Y”型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将载有国际空间站首批长住宇航员的“联盟TM-31”号飞船送入太空,从而揭开人类在国际空间站上永久定居的大幕。升空的国际空间站首批长住宇航员共有3名,他们是美国宇航员威廉·谢泼德、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吉德津科和谢尔盖·克里卡廖夫。他们乘坐的飞船于11月2日与国际空间站初期组件相对接。对接后,3名宇航员按计划在空间站上共逗留117个昼夜。
美国宇航局曾表示,此次发射与“阿波罗”登月行动相比,其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此次发射能够成功进行,俄、美两国的宇航部门通力合作,对发射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和审查。在之前的5年里,谢泼德与他的俄罗斯同伴一直在为这一名为“头号远征”的发射行动做准备,其中包括接受各种训练。
“命运”号实验舱在此次国际空间站合作计划中,尽量采用“不付款”协定。根据协定,美国将先后3次用航天飞机为日本运送日制试验舱。日本则以提供一次H-2A火箭发射和制造一个离心机舱为交换条件。日本还计划用H-2转移飞行器为其他合作国发射设备,以抵消应支付的费用。
2006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上的活动首次在地球上进行了高清晰度电视直播,并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电视上播放。这是人类首次观看到来自太空的高清晰度电视直播画面。
2007年1月31日,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中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和苏尼特·威廉斯成功进行超过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他们将“命运”号实验舱的一个冷却回路从临时系统接入永久系统。
16国全力打造国际空间站 2010年将基本建成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国家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它的建设工作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由于耗资巨大、用途有限,国际空间站屡遭反对,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表示,建造国际空间站是战略性决策失误,不如月球基地用途广。因此近期修改后的新建设计划比原计划大幅 “缩水”。国际空间站要建成什么样,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建成后能住6个人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共16个国家共同建造。投资巨大的国际空间站原预算约为500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的研制费276亿美元、俄罗斯30亿美元、欧洲航天局36 亿美元、日本35亿美元、加拿大10亿美元,以及在轨组装费用11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以长达上百米的组装式桁架为基本结构,将多个舱段和设备安装在桁架上。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工作寿命10年—15年,总重量423吨,长度108 米,宽度88米,面积约为两个足球场大小。其增压舱近似等于两架747喷气式客机的客舱体积,可供6名航天员长期考察。
这一“太空堡垒”运行在高约400千米、倾角51.6°的轨道上,在这一高度,空气阻力会使空间站高度逐渐降低。为此,每隔90天,需用货运飞船或航天飞机提升空间站高度。
分三个阶段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是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空间站工作,训练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第二阶段为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2001年),主要内容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核心部分,使空间站拥有初始的载人能力(3人)。
第三阶段为最后装配及应用阶段(2002—2010年),主要内容是完成国际空间站的装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要求。
养一个空间站每年13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在组装、管理、技术和经费上都遇到严峻挑战。因此,原定2003年竣工的国际空间站目前定在2010年建成。
由于规模空前,整个空间站很难在地面进行监测,而且在空间站在轨组装工作开始时,有些部件还在制造,只能在轨边装配边试验。尤其是这些软硬件来自16个国家的数百家厂商,很容易相互影响。
航天员舱外活动量大也是一个难点。为安装空间站的大量部件,接通管道和电缆等,航天员需要进行大量出舱活动,有较大危险性。
相互牵扯是目前最令人头疼的事:只要有一个主要部件不能按时发射入轨,就会影响整个计划进度。例如,由于俄罗斯的服务舱未能按期交付,国际空间站计划已因此推迟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4了1年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国际空间站工程又停工了好几年,并使长期考察组由3人减为2人,以节省国际空间站上的能量供应。
即使国际空间站建成,其运行管理也不容易,单是每名航天员每年就需由地面送去658千克食品、209千克服装和其他个人用品。而当今运送1千克物品到空间站的费用为2.2万美元。由此可见,“养”一个空间站耗资惊人,据估计每年需13亿美元。
3月初,参加国际空间站建设的16国达成共识:今年9月,停顿了4年之久的空间站建设将重新恢复。到2009年,航天飞机最后4次太空飞行之前,空间站将有能力容纳6名航天员在上面工作。但修改后的新计划将取消航天飞机大部分纯科研目的的飞行,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为16次或略多,而在原计划中,航天飞机要执行多达28次的空间站建设飞行任务。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表示,这样紧凑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空间站在航天飞机退役前彻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