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首先就需要把问题拆开来看,也就是对“厉害”二字的指向。
比如说:如果问题是清代八旗中最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61厉害的是哪旗?这里的厉害指的是战斗力的话。
正如答主宸言旧事所说,从严格上讲清代八旗兵并没有出现过单一某旗作战的情形,不管是任何一次战争。也就说通常情况下都八旗军每旗下每佐领抽丁若干共同执行任务,或者以左右翼的形式出征(左翼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所以很难以量化的角度去区分哪一个旗战斗力最高。
但是就好比你问明中后期浙兵中最厉害的是义乌兵还是浙江其他地方军,虽然这个没法回答,因为并没有单一地方部队作战的情况。但是浙兵中承担主要冲锋任务的还是原戚家军中的义乌兵,而八旗中自然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理论上而言更为优秀,相对而言自然同时也占有更多的资源。可非要具体哪一旗更加厉害,那就没有答案了。
再如果问题中的“厉害”所指的是地位上,政治上的尊贵。那么应该是镶黄旗。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点是,八旗并没有尊卑之分,他们之间的地位相对而言是平等的,并没有我们相信说像印度种族姓氏那样泾渭分明,不可逾越。但实际上三旗,还是比下五旗更加尊贵的,而上三旗中最尊贵的就是镶黄旗。
在满八旗成立之初,镶黄旗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之后在分配中也给自己的贴身侍卫里面留了15个镶黄旗佐领的名额,所以镶黄旗也称为头旗。而且不管是满族皇后人数,贵族人数,大臣人数,将领人数,镶黄旗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从政治到经济到武力总额,镶黄旗都是毫无争议的八旗第一。更有说服力的是清朝皇帝都有个称谓,叫做镶黄旗佐领上,也就是说虽然理论上皇帝不属于任何一旗,但是他都会把自己默认归到镶黄旗下,这就更加显得镶黄旗在满八旗中超然的地位。
顺带啰嗦一句,由于汉文化中“正”为中,“镶”为边,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正黄旗才是满八旗中最为尊贵的一旗,常常开玩笑说我是正黄旗下谁谁谁,偷偷告诉大家一句,正黄旗确实是满八旗人数最多的一旗,但是他们都是皇帝和各顶级大臣的家丁,这才是正黄旗人数最多的原因。
清代八旗中最厉害的是镶黄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1
清代八旗兵并没有出现过单一某旗作战的情形,不管是任何一次战争。很难以量化的角度去区分哪一个旗战斗力最高。八旗中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理论上而言更为优秀,相对而言自然同时也占有更多的资源。
八旗分两翼:
左翼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
扩展资料:
历史作用
入关以后八旗制度的改组和扩大,提供了足够的兵源,建立起分布全国的八旗军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这支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用兵新疆、西藏的战争中,对制止分裂、削平内乱、促进祖国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
八旗劲旅痛击沙俄殖民军,收复雅克萨城,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数万名八旗兵士携带家眷,在盛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驻防,戍卫屯垦,巩固了祖国的边防,参加了开发东北、西北地区的劳动。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镶黄旗在内蒙古百的一个盟市之中,属于上三旗,也是由皇帝总管,人口数达十三万度,清朝皇室中的多位要员都是镶黄旗人,可见镶黄旗出英版才,嘉庆皇帝的皇后也是镶黄旗人,乾隆皇帝的爱妃还有朝廷大部分的大臣,权也都离不开镶黄旗。
正黄旗。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
作者: 镶白旗主 2006-6-21 16:28 回复此发言
--------------------------------------------------------------------------------
2 八旗介绍
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从上所述,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 满清八旗从清史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 姓爱新觉罗,女真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西元一五五九年)清王朝的奠基者,是明朝末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他的祖先猛哥帖木儿,曾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但后来家道就渐渐衰弱,努尔哈赤年青的时后经常采集松子和人参,到汉人的市集去卖,因此逐渐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向,通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在祖居起兵统一女真各部 ,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努尔哈赤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在一次战乱中,被明朝的军队杀死。努尔哈赤继承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开始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力量。他作战非常勇敢,也很有谋略,不久就征服了邻近的几个部族,并且吞并了女真族的其他部落,在明朝万历四十四年(西元一六一六年),建立国家,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为后金,从此,他就公开与明朝为敌了。 明万历四十六年(西元一六一八年),努尔哈赤向明朝提出「七大恨」的誓词,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于是率领军队两万多人,攻打明朝边关,明朝派了八万多人的军队去抵抗,经过五天的战争,明朝军队大败,这就是有名的萨尔浒 之役,这一仗努尔哈赤获得了辽宁、沈阳一带的地区,力量愈来愈强大,奠定了清朝政权的基础。 早年投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屡立战功。他勤奋好学,粗通汉文,受汉文化的影响很深。努尔哈赤 的先祖许多人受明代册封,担任指挥使等官职。他的祖父觉昌安为建州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但被明军误杀。后努尔哈赤袭父职回建州,任建州左卫指挥。于是他打起为祖、父报仇的旗 号,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经多次征战,很快成为女真诸部中最强大的力量,他推行远交近攻之术,一方面拉拢蒙古,团结朝鲜,与明廷仍然保持臣属关系,以取得明廷的信 任;另一方面对邻近的女真各部,采取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武力统一办法。这些措施推动和加速了女真各部统一的进程。 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首先控制整个苏克素护部。然后用30多年的时间,东伐西讨,南征北战,统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全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大部,从而结束了自元明以来女真社会长期分裂和动乱不安的 局面。 万历二十七年,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以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语音创制满文,称为老满文,作为本民族文字开始应用推广。四十三年,又在原有女真狩猎的"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 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洲八旗: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成为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接着又置理政听讼大臣、扎尔固齐,与八旗旗主共同佐理政务。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三年,努尔哈赤誓师统兵攻陷明抚顺、清河等地,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从此改变了辽东的形势。六年二月,率领大军相继攻 占沈阳、辽阳等70余城,辽河以东尽为后金所有。于是,由萨尔浒城(今辽宁新宾西)迁都辽阳,后又迁至沈阳。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以后,实行计丁授田,使原来的汉族农民沦为农奴,又下令实行编丁 立庄,把汉民编入汗、贝勒的庄中,使汉人遭到更残酷的剥削。
作者: 镶白旗主 2006-6-21 16:28 回复此发言
--------------------------------------------------------------------------------
3 八旗介绍
但清朝灭亡后,八旗制度也随之消亡。 天命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统率大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宁远守将袁崇焕击败,损失惨重。这 是努尔哈赤对明战争以来第一次遭受挫败,他满怀忿恨返回沈阳。七月身患毒疽,八月病死。初谥武皇帝,后谥高皇帝。 相传,满人努尔哈赤在未发迹前的幼年时期,因家道中衰,曾流落辽宁抚顺地方,最初,并在女真部落首领家当一名伙夫。当时,这位部落首领很讲究吃喝,每进膳需八菜一汤,金盘细绘,必不可少。有一 次宴请宾客,他选定部落中一位善烹调的女仆司厨,由努尔哈赤做帮手。当女仆做完第七道菜时,突然晕倒。此时,外厅正等着叫上最后一道菜,帮手努尔哈赤见状,急中生智,忙将切好的黄液,入油锅迅速颠炒后装盘送上,首领尝后,觉得味道与往不同。特别好吃,宴毕问其故,侍者只好实情相告。首领甚悦,随又传来努尔哈赤问此菜何名?努尔哈赤为讨吉利答道:叫「黄金肉。」自此,努尔哈赤遂得提拔。
(一) 清代八旗兵制的内容 1. 组织: 旗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创,初时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后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共八旗,所有女真人皆分隶旗下。清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合共二十四旗。 2. 编制: 八旗之编制,每三百人设一佐领,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一都统。都统即旗主,领七千五百人。 3. 任务: 满清入关前,旗人对于旗主,份属君臣,除了从事生产外,还有纳税、服力役和当兵义务。入关后7a64e78988e69d83339,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分别负责守卫京师和屯驻各地。 (二)清代八旗兵制的特色 清代八旗兵制的特色如下: 1. 兵民合一:八旗兵制初创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具有行政、军事和生产三种职责,旗丁「出则为兵,入则为民」。但入关后,这种制度起了变化,八旗各营变成纯粹的军事组织,八旗兵亦成为职业兵。 2. 族主位尊:各旗旗主,均由努尔哈赤的子侄亲属充任,在本旗内,地位有如君主,旗丁必须完全服从旗主的命令。 3. 军纪严明:满洲入关前,八旗兵军纪严明,训练严格。为了保持八旗兵的战斗力,统治者除给予优厚待遇外,还颁布许多禁令,如禁止旗丁与汉人来往,不许旗丁为工为商等。但入关后,八旗兵生活奢华安逸,失去勇武之风,渐成国家的负累。 清入关后,八旗兵制逐步废弛,终为汉人绿营兵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