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1、CVC为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管理资金逾230亿美元。该公司是全球一级方程式赛车(Formula1)的主要股东,过往较为注目的投资包括英国汽车协会(AA)及意大利黄页(Italian YellowPages)。至于亚洲地区,CVC过去曾投资26个项目,企业价值逾162亿美元,与其他著名私募基金如KKR及凯雷齐名。
2、黑石基金:华尔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黑石集团更堪称华尔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离不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劳,他靠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交易以及破纪录的并购,被称作黑石集团的“精神教父”,他被《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3、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
成立于1987年,创办人:大卫鲁宾斯坦因。现拥有39只基金,管理资金总额390亿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业务遍及世界各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6地。
凯雷号称“总统俱乐部”。其经营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钱人和有权人聚到一起,有权人能得到钱,有钱人能得到权”,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权钱交易”。
成员包括:美国前国防部长弗兰克.卡路西(助凯雷成为美国第11大军火商);前总统老布什(助凯雷、摩根大通以4.3亿美元收购韩国韩美银行,再以27亿美元卖给花旗集团);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助凯雷在欧洲设立11亿美元的凯雷基金),以及菲律宾前总统、美国前国务卿、泰国前总理、德意志银行前行长以及IBM、雀巢、波音、BMW、东芝等世界最大企业的高官。
2000年凯雷进入中国。到2006年6月,在中国投资21个项目。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一般不超过5000万美元,凯雷偏爱和别的投资机构联合行动以降低风险,偏爱投资行业领先或者技术领先的公司,且有很强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凯雷和软银联手注资顺驰置业。2005年,凯雷和保德信以4.1亿美元购入太平洋人寿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质疑为贱卖;入股中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亿美元绝对控股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机械,遇到全社会抵制。从中获得的基本经验是:“项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关系的搭建”。
4、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成立于1976年,是全球私募基金业的开创者。业务主要加拿大、欧洲等地。擅长管理层收购。其投资者包括企业及公共养老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大学基金。30年累计完成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2630亿美元。至2006年9月投资270亿美元,获得700亿美元回报。
2006年初,KKR在香港和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投资重点日、中、韩。公司网站宣称,投资原则是“控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2006年,在山东济南锅炉集团改制并购案中失败。济南锅炉集团为国家大一型企业,在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领域国内领先。2005年酝酿改制,在初选战略合作伙伴名单中列入KKR。后外资公司全部出局,后一家国有企业参股。
在中国聘请的高管:
董事总经理刘海峰: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部联席主管,领导蒙牛、平保、南孚、海螺水泥、恒安国际、山水水泥等投案资。
董事总经理路明:曾任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部合伙人,常驻香港。
JohnBond:曾任汇丰控股主席,现沃达丰集团主席、上海市长国际商界领袖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发展论坛委员、香港行政长官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中国区资深顾问:柳传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田溯宁(中国网通前副董事长兼CEO)。
5、华平投资集团 (Warburg Pincus):
号称美国历史最久的私募资本之一。1995年至今,华平在20余家中国公司投资超过5亿美元,包括亚信科技、卡森实业、港湾网络、富力地产。2004年12月联手中信等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创第一宗国际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2006年投资国美电器和银泰百货。2007年以3000万美元,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部分买下中凯开发,获得了一个具备中国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壳。进一步展开在华地产投资业务。
目前,华平集团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集中在医药及生命科学、通讯及高科技、金融服务、制造业、媒体及商业服务、能源和房地产等行业,用于投资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余亿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亿美元。
6、德州太平洋集团:
在全球所管理的资金超过300亿美元。
旗下的亚洲投资机构--新桥投资,命名为德州太平洋-新桥(TPG-Newbridge)。新桥集团成立于1994年。1999年出资5000亿韩元收购南韩第一银行51%的股权。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新桥投资出过力。收购深发展银行为中国上市银行外资并购第一案。参与过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
7、汉鼎亚太:
总部在美国,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资成立,总规模约21亿美元,管理过19只基金,投资回报率超过30%,投资星巴克、希尔顿中国区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亿美元,成立了亚太增长基金V,用于在大中华区、日本和韩国等北亚地区的私有股权和并购方面的投资活动。
8、贝恩资本:
成立于1984年,资产超过250亿美元。已完成200多个股权投资,总值超过170亿美元。2006年初以30亿美元先进收购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旗下的传感器与控制器业务部门。
2006年12月,据传正在募集10亿美金的首只亚洲基金,专注于投资中国与日本。参与海尔收购美泰克。
1、CVC为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管理资金逾230亿美元。该公司是全球一级方程式赛车(Formula1)的主要股东,过往较为注目的投资包括英国汽车协会(AA)及意大利黄页(Italian YellowPages)。至于亚洲地区,CVC过去曾投资26个项目,企业价值逾162亿美元,与其他著名私募基金如KKR及凯雷齐名。
2、黑石基金:华尔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黑石集团更堪称华尔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离不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劳,他靠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交易以及破纪录的并购,被称作黑石集团的“精神教父”,他被《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3、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
成立于1987年,创办人:大卫鲁宾斯坦因。现拥有39只基金,管理资金总额390亿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业务遍及世界各地。
凯雷号称“总统俱乐部”。其经营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钱人和有权人聚到一起,有权人能得到钱,有钱人能得到权”,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权钱交易”。
成员包括:美国前国防部长弗兰克.卡路西(助凯雷成为美国第11大军火商);前总统老布什(助凯雷、摩根大通以4.3亿美元收购韩国韩美银行,再以27亿美元卖给花旗集团);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助凯雷在欧洲设立11亿美元的凯雷基金),以及菲律宾前总统、美国前国务卿、泰国前总理、德意志银行前行长以及IBM、雀巢、波音、BMW、东芝等世界最大企业的高官。
2000年凯雷进入中国。到2006年6月,在中国投资21个项目。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一般不超过5000万美元,凯雷偏爱和别的投资机构联合行动以降低风险,偏爱投资行业领先或者技术领先的公司,且有很强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凯雷和软银联手注资顺驰置业。2005年,凯雷和保德信以4.1亿美元购入太平洋人寿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质疑为贱卖;入股中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亿美元绝对控股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机械,遇到全社会抵制。从中获得的基本经验是:“项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关系的搭建”。
4、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成立于1976年,是全球私募基金业的开创者。业务主要加拿大、欧洲等地。擅长管理层收购。其投资者包括企业及公共养老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大学基金。30年累计完成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2630亿美元。至2006年9月投资270亿美元,获得700亿美元回报。
2006年初,KKR在香港和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投资重点日、中、韩。公司网站宣称,投资原则是“控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2006年,在山东济南锅炉集团改制并购案中失败。济南锅炉集团为国家大一型企业,在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领域国内领先。2005年酝酿改制,在初选战略合作伙伴名单中列入KKR。后外资公司全部出局,后一家国有企业参股。
在中国聘请的高管:
董事总经理刘海峰: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部联席主管,领导蒙牛、平保、南孚、海螺水泥、恒安国际、山水水泥等投案资。
董事总经理路明:曾任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部合伙人,常驻香港。
JohnBond:曾任汇丰控股主席,现沃达丰集团主席、上海市长国际商界领袖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发展论坛委员、香港行政长官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中国区资深顾问:柳传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田溯宁(中国网通前副董事长兼CEO)。
5、华平投资集团 (Warburg Pincus):
号称美国历史最久的私募资本之一。1995年至今,华平在20余家中国公司投资超过5亿美元,包括亚信科技、卡森实业、港湾网络、富力地产。2004年12月联手中信等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创第一宗国际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2006年投资国美电器和银泰百货。2007年以3000万美元,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部分买下中凯开发,获得了一个具备中国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壳。进一步展开在华地产投资业务。
目前,华平集团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集中在医药及生命科学、通讯及高科技、金融服务、制造业、媒体及商业服务、能源和房地产等行业,用于投资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余亿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亿美元。
6、德州太平洋集团:
在全球所管理的资金超过300亿美元。
旗下的亚洲投资机构--新桥投资,命名为德州太平洋-新桥(TPG-Newbridge)。新桥集团成立于1994年。1999年出资5000亿韩元收购南韩第一银行51%的股权。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新桥投资出过力。收购深发展银行为中国上市银行外资并购第一案。参与过联想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6收购IBM个人电脑。
7、汉鼎亚太:
总部在美国,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资成立,总规模约21亿美元,管理过19只基金,投资回报率超过30%,投资星巴克、希尔顿中国区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亿美元,成立了亚太增长基金V,用于在大中华区、日本和韩国等北亚地区的私有股权和并购方面的投资活动。
8、贝恩资本:
成立于1984年,资产超过250亿美元。已完成200多个股权投资,总值超过170亿美元。2006年初以30亿美元先进收购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旗下的传感器与控制器业务部门。
2006年12月,据传正在募集10亿美金的首只亚洲基金,专注于投资中国与日本。参与海尔收购美泰克。
国内的话有有深国投、平安、鹏华私募基金有限公司、国信私募基金机构,这些都是深圳的,还有北京的杰思汉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肖华管理。
前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股市5000点,风险聚集?楼市黄金十年结束,房价滞涨?担保公司崩盘,民间借贷远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辞职创业?国家支持资本市场,多配置些股权投资?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事件,是不是有时难以选择?
你可以参考这个原则:做你最擅长的,轻车熟路;做你最喜欢的,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做赚钱最多的,得到物质上的补偿。
当然,如果有一笔钱(或500万、或100万、或10万),或者是你长年积累下来的,或者是你某个机会(股票、彩票、拆迁等)得到的,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阶段和风险偏好进行合理的配置呢?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个朋友的理财咨询引起一番思考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问我:手里有一笔不小的资金,买房?买车?买股票?还是其他的选择?
最近股市不错,要不要投机一把?房市看着趋稳,要不要再次出手?心仪已久的车子要不要骑在胯下?世界之大要不要出去走走?……,等等如此这般到底如何才好呢?
我又联想到:
黄金十年中的楼市,遥想那些年里有多少人真正敢于贷款投资炒房?
十年后的现在,有多少人是在这里面赚大钱发财了呢?
上一次的大牛市,最后挣钱且全身而退的又有几人呢?
如何在不确定性的市场当中,把握住确定性的收益,这就是资产配置的魅力所在。
手握500万,家庭资产到底如何处置才算科学合理?
配置的目的是为保证家庭资产能长期、稳定、持续的增值保值!以期达到所谓的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能覆盖日常开支)!
从专业理财规划的角度来说,一个家庭资产的配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依据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进行如下规划,并把资产做如下几项分类:
1.现金规划;
2.消费支出规划;
3.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
4.税收筹划;
5.投资规划;
6.退休养老规划;
7.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不同的生命周期,其规划会用到上述7项里的某几项。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国外的“标普家庭资产”分析图,如下图:
第一象限的要花的钱,等同上面的第1/2项;
第二象限的保命的钱,等同上面的第3项;
第三象限的生钱的钱,等同上面的第5项;
第四象限的保本升值的钱,等同上面的第6/7项。
上图是标准型的,应结合自身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将占比进行适当调整。
比如处于单身期、家庭事业形成期、成长期、退休期等,其各个象限的占比都会略有差异的。
最后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动态调整。
原则上第一象限尽可能的不动;第二象限可以适当缩小至10%,将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第三象限;第三第四象限的占比可进行修改,标准是按照你的生命周期来确定(80-现在的年龄)。
假如你30岁,第三象限的占比可以是50%,第四象限20%。
极端一点是可以把第三象限的占比调整到最高70%,随后把资金再逐步流向第7a64e58685e5aeb9337四象限,达到平衡。
上述四个账户是人生必备的,不能缺少的,请检查一下自己的情况?是否有?是否齐全?占比是否合适?
笔者所做的一份规划
这份规划是3月份应邀而做,邀请人是笔者的一位朋友。
情况说明:朋友是郑州都市村庄的,双方父母健在,独生子,已婚,有一个快七岁的小女孩,去年拆迁补偿款加上卖房所得,到手的大概有500万。
第一步:现金/消费
现金储备15万,要求能迅速变现使用的。
因为有货币基金,其特点就是活期便利定期收益,且收益每日给付,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的赎回买卖(很多基金公司直销网站都支持随时赎回随时到账),所以现在不用做一年以下的活/定期存款,可以全部买成货币基金或宝宝类产品。
消费尽可能控制在5000元/月。
注:这个占比非常低,只有3%,按道理能有500万资产的家庭,其正常的为收入而支出的消费所储备的现金要远远高于这个3%的,最低也要有6%左右。
考虑到这不是他的正常收入所得,不会对他现有的生活和圈子有太大的改变,他和家人依然是以前的生活消费习惯,故给予3%的现金/消费储备。
第二步:保险配置
没有保险做保证的财务自由那叫财务裸奔!
选择大的保险公司,在国内排前五名的都可以。
原则先大人后小孩,重点保障为家庭创造主要收入的成员,因为其一旦出现意外则直接影响家庭生活。
一家三口每年缴费6万以内,保额50-100万/人以内。
顺序以男方的侧重意外险/重疾险,年缴保费2.5万左右;
女方的侧重重疾/寿险 ,年缴保费2万左右;
孩子侧重教育金/意外险/重疾险,年缴保费1.5万左右;
以上缴费期都选择10年以上的有累积生息和分红的。
考虑到家中老人的年龄已无法购置保险,建议给其配置年度卡险,可以对意外和疾病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
鉴于目前保险行业的风气,不建议他去找保险推销员。按理应有第三方理财机构给出方案,不过也不现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为保险规划服务付费),就由我给他做了份详细的计划(若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自媒体,碎片的时间就学习了)。
注:保险配置上一般遵循“双十”标准,即拿出年收入的10%来做10倍的年收入的保额。
当然目前国内保险行业的发展还暂时达不到这个标准;朋友一家的年收入在10-15万,6万的保费已远高于这个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其现在如此大的资产,会有一些被动收入来源,可以弥补和兼顾两者。
第三步:投资选择
房产
他有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父母住;现住的小区周边没有好的学校,而孩子也快要上小学了。
因此再购买一套能自用又能投资的两室或小三室的学区房是必要的。众人皆知在郑州要想上一所好的学校,父母也要蛮拼的才行。计划50万,使用贷款,采用等额本金法。
我让他把此事交给《郑州楼市》的二手房交易部处理,专业专注,费用低(每套只收取3000元代办费,再无其他费用),有保障。 一句话不管多有钱,能省钱才是王道啊!
股票/基金
从长远来看,长期的股票/基金市场是能大幅跑赢通货膨胀的!是值得投资的。
普通大众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为避免陷入追涨杀跌的漩涡中,建议做如下投资:
分级基金A(固定收益)、指数基金、ETF或细分类行业指数基金。
按照他年龄35岁计算出投资比例为45%(80-35)并调整到70%即350万,除去投资房产用掉的50万,还有300万。
选择一种分级基金A投入50万,收益率在6%左右;
指数基金投入100万,收益率在10%以上;
行业分类指数基金50万,收益率在15%以上;(在医药/环保/军工/国企改/银证保等选择)
除了分级基金A外,因为无人能预测股市明日的涨跌,为保险起见,可以分批买入,平滑买入成本。现在很多基金直销网站或第三方基金销售网上都有买入条件设置功能,如设置一个具体的指数点位买入/设置到达涨跌幅条件买入等等。把资金先买入货币基金,等到条件满足后自动划转。
注:若条件允许,可购置两套房产,一套自住,一套投资。
买房是个技术活,要找专业且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给予协助,《郑州楼市》的《米宅》是个不错的选择,里面有很多关于楼盘中肯的评价。
首付费用预计要在100万左右,相应的在股票基金上的投资要做等额减少。
信托/私募
它们的投资起点都是100万。
信托选择非房地产/煤炭/矿产/类的标的,尽可能找一些上市公司的或者是非流通股做质押的项目,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属于刚性兑付,现阶段还是比较稳妥的,它的投资期限一般在1—3年居多。
私募公司种类较多也比较乱,不好选择,建议要多做了解和比较。郑州市场上私募一般都是以有限合伙人的形式出现,投资期限在2—5年以上,时间比较长。建议选择未上市企业的股权类私募,这样预期收益较高。新三板被认为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以后或许会出现一批优质的企业,所以也可以考虑证券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定增私募。但私募不宜投资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因为时间长,流动性不强,并且也存在风险。
第四部:保本升值的钱
这是安身立命说不好还是以后东山再起的火种,不能灭,但要求不高,只要能亮着就行。
持有一定数额的外币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紧密,及未来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期,为防止人民币贬值风险,可以利用自己及家人的额度,兑换部分外币如美元、澳元等并购买外币储蓄型理财产品,也方便自己及家人以后出国旅游/购物/学习/孩子留学使用,提前锁定汇率风险。建议朋友先购汇10万美金,大概62万人民币。
2.购买三年/五年制的国债品种或者在交易所上市的同类型的国债;
3.购买大型银行发行的长期理财产品。
第五部:学习/旅游的钱
1.建议朋友从夫妻两人的收入中每年拿出3万元进行与工作有关的学习再深造,为以后能进一步提高主动性职务收入比率做好准备。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2.每年拿出3-5万作为全家外出旅游的基金。
世界如此之大,你不出去走走看看?!不想感受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滋味?顺带开阔一下眼界?
第六部:补充弹药库的钱
这个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主动性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消费后剩余部分;
另一个是被动性收入按一定比例再投资后剩余部分。
这一点很重要,他是保本升值部分的资金供给者。
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加,保本升值部分的资产占比要逐渐回归到40%-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