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解答
“这是 历史 的选择”,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最近看到相关说法的似乎又特别多了起来。看得多了,不免心里就有想法:这个“历史的选择”之说值不值得顶礼膜拜?是否也该推敲一下? 首先一个问题是,“历史的选择”是否就神秘莫测,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可能我们的先人这样认为过,比如,古人因为认知水平不高,对人的生老病死,对政权的改朝换代总是赋予某些神秘的色彩。特别是统治者出于愚民的需要,他们对自身的出世、对自家政权的建立总是加上“天生异象”、“奉天承运”之类的迷人外套。但如今自然科学与 社会 科学均已非常发达,人们知道,那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生命的诞生、政权的存废都可以有一套套浅近而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并且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说“历史的选择”云云,我们都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也是“历史的选择”。不是吗?当父母当初孕育生命时,哪一个不是经过“选择”的?甚至可以说,随便哪一个生命的出生成长至消亡,随便哪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至结束,随便哪一个政权的创立至换代,都是“历史的选择”。也就是说,所谓“历史的选择”,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其次,历史的选择会不会有错? 古今中外的历史已经反复作出明确答案:“历史的选择”不但有错,而且常常错得离谱,错得代价巨大,错得让人扼腕,错得让后人追惜莫及。随便举个例子罢。比如,历史虽然为古代 中国 人选择过尧舜,但也选择了桀纣;虽为汉朝百姓选择过文帝景帝,但也选择了后来的桓帝灵帝。历史虽为 美国 人选择了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但也为德国人选择过希特勒,为意大利人选择过墨索里尼,为日本人选择过东条英机,为苏联人选择过斯大林…… 就拿离我们近一点的历史说事罢。记得前几年,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写过一部书《历史选择了XXX》,此书内容写到1949年为止。不知作者为何不继续写下去,我想,如果要继续写下去,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此后的历史继续“选择”XXX,到底是“选择”正确还是错误?按我们公认的一贯说法是,57年到76年,近20年的时间里,那位历史人物给给国家给人民带来惨痛损失、巨大灾难。如果当初的历史能及早选择后来那一位勇于拨乱反正的人物,那该让我们减少多少损失啊!可惜可叹,历史却没有作这样的“选择”,不仅没有,那些试图纠错者还遭受过残酷打击。现在我们如能勇于直面,我们还能说,那段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吗?(为使本文不被河蟹吃掉,就此先打住。) 其三,历史会不会重作选择?会。历史也会有一天发现自己选择错误,那就会重作选择。这样的例子太好找了,不用多说罢。 其四,历史发现自己起先的选择错误,要重作选择,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否要求说,“历史”啊,你的选择到我这里为止好吗?或者说,“历史”啊,你的选择只许到我为止,以后不许再选了!我们有权力这样说吗?有能力这样做吗?或者说,“历史”啊,今后你要再选,也只能按照我的意愿去选!——谁能具备决定后来的历史必须如何选择的能力? 其五,历史选“对”的机率是否会有变化?历史已经证明,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历史选“对”的机率正在不断提高,但这需要科学与民主为基本条件。比如,我们生出 健康 孩子的比率在不断提高,那得益于优生优育的技术进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4步。又比如,很多国家再也不会选择出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与斯大林之类的“历史人物”了,那归功于他们终于成功地“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制度创新。这是值得后人庆幸的进步,也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综上所述,“历史选择”说并不值得顶礼膜拜,也并不是某些人用以谋取垄断利益,用以自我安慰、不思进取、抱残守缺、拒绝改变的好借口。面对“历史的选择”,我们唯有虚心面对,改革图新,以自信坦然的心态迎接历史的一次又一次选择。
清朝--少数民族统治大量汉人,所以一方面压制汉人,一方面依靠地主和文官阶级压迫百姓维护自己的政权。清朝赋予了文官最大的权利。同时压制新文明的诞生,明朝时期徐光启开始,中国开始接收西方系统的科学,并且快速转化成为自己的成果。在武器系统等方面甚至超过西方文明。但是在清朝,全部被压制下去。
文明方面,明朝时期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猖獗的走私也算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并行。甚至工业化雏形诞生。到了清朝,一切被打回原样,纯粹的农业文明。
这样的清朝,在外国的火枪铁舰面前,脆弱如纸。成为列强的殖民地。同时,大量的知识和科技甚至文明形态、政治形态涌入。精英汉人不再以投身清政府作为唯一的目标。强国成为最终的目的。
从政者:孙中山、宋教仁等……7a64e59b9ee7ad94331
从军者:袁世凯、吴佩孚等……
从文者:鲁迅、老舍、周作人等……
从教者:蔡元培、陶行知等……
企业家:张骞,荣德生,陈嘉庚等……
他们有主动,有被动,从开始的幼稚,到后期的成熟,从开始的热情到后来的窃国者。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有或者曾经有过爱国强国的心怀。
中国近代史,说白了,就是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呐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一场每个人自认为可以救国强国的运动,而这些人所做的一切组合成中国近代史。
我国的唐朝诗人高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产的诗人,他在年轻的时期由于仕途不顺,因此经常写一些发泄自己心中愤怒的诗,并且抨击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些诗在当时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随着注意高适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这就使得高氏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善,他这个人家境比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65较普通,而且也不愿意劳动,只想通过做官来达到飞鸿腾达的目的,因此高适这个人也是相当自私的,甚至在他的朋友李白落难的时候,都不愿意出手帮助。
而当时唐朝发生了战争,高适希望通过战争来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但是最后也没有如愿。但是在高适的晚年,他终于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富贵生活,这时候高适就从以前的愤青转成了人们眼中的老滑头,他从来不愿意帮助任何人,而且年轻时的棱角也慢慢被社会所磨平,最后就成了我们眼里的老滑头,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适年轻时写的是还是相当不错的,抨击了社会现状,也描述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他这样子做只是为了博人眼球而已,只有当自己名气大了,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富贵生活。
其实在那个年代,文人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读书来获取功名罢了,很少能出现像杜甫一样真心考虑着人民苦难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