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资讯
二战时期,主要是国民党的美式飞机,没有自己的飞机,飞虎队知道吧。最早是美制的霍克III战斗机,还有苏制I-152/153 和I-16
德制亨克尔He-111 A-0重型轰炸机,中国一共获得6架
图波列夫SB-2M-100A,1939年-1941年为国民党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型
还有从意大利少量购买的SVOIA MARCHETTI SM-72
再是1941年美援的寇蒂斯P-40B/C/D/E/K型战斗机,中国共获得399架,每架4.5万美元还有美制V-65“可赛”攻击机
北美P-51B、C型战斗机1943年进驻中国,装备第十四航空大队和中美混合航空团。D、K型稍晚,是1944年,中国北美B-25中型轰炸机在1942年中旬进驻中国,代替了图波列夫SB-2,成为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的中坚。一共无偿从美国手中获得357架。执行了大量的对地攻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歼教-1教练机
1956年8月,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飞机研制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通过不懈努力,在之前仿制米格-17等先进喷气式飞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亚音速歼教-1型喷气歼击教练机。歼教-1的成功不仅仅是我军、我国航空工业的成功,也是诞生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1958年7月26日由飞行员于振武驾驶首飞成功,从图纸发完到首飞上天不超过100天,8月4日,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庆功大会。到1958年10月歼教-1已经完成了3000米以下部分科目的飞行试验,并到北京进行了表演。根据试飞结果分析,飞机的设计、制造是成功的。后因出现发动机叶片折断、试制工厂无力顾及和空军训练体制,由初级教练-中级教练-高级教练的三级体制改为初级教练-高级教练两级体制的原因而中断研制。
“歼教1”飞机生产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03架后,即停止研制。目前,还有1架收藏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文物。
歼教-1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10.56米(机长)×11.43米(翼展)×3.94米(机高)。
最大起飞重量:
最大平飞速度:840公里/小时(高度8000米)。
巡航速度:571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4500米。
最大航程:1328公里(带副油箱)。
发动机:1台喷发-1不带二次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
歼-2 : 中国的米格-15,命名歼-2(J-2),单座战斗机
歼教-2 : 中国的米格-15UTI,命名歼教-2(JJ-2),双座训练机
在建国之初,我国从苏联引进了大量苏式战机。如歼击机就有活塞式的拉—9、拉—11和喷气式的米格—9、米格—15等。恰好是四种飞机,正好吻合歼—1、歼—2、歼—3、歼—4的编号。当然,这是在歼教—1不算作正式编号的情况下。
强击机-5 大家是最熟悉的 他到现在还没退役 同时大家也在怀疑他的去留 因为别的机种可以代替他
歼-6 米格-19的引进版 第一代超音速飞机 1956 年 6 月二机部和四局计划开展米格-19 喷气式超音速歼击机及其发动机的仿制 1957 年 9 月,聂荣臻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去苏联谈判转让军工产品制造问题。10 月中苏两国签定协议,由苏联向中国出售米格-19 飞机的制造技术,并提供全套技术资料、样机和部分散装件、成品附件 2005退役
歼-7型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之一。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系统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现称的歼七,是歼击机七型的简称,J是歼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用于出口的编号为F-7,F即英文战斗机Fighter的第一个字母。歼-7已于2006年停产
歼-8是我国第一次自主研制战斗机 70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 为适应这一潮流,部队装备新需要,沈飞公司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了歼-8Ⅱ飞机。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88年3月18日,歼8Ⅱ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设计定型。 歼-8的发展重点是武器系统、火控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装置。为给大口径雷达天线提供空间,采用两侧进气方式,这也是该机与歼-8最大的外观区别。歼-8Ⅱ换装了两台涡喷-13A双转子发动机,单台推力6600千克。发动机推力的提高,可提高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也使起飞着陆性能得到改善;外挂增加至七个,可悬挂多种武器或副油箱,使飞机具有全天候拦截能力并兼有对地攻击能力,并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前起落架后装一门23mm双管炮。机尾下部安装可折叠腹鳍。
在歼-8Ⅱ的机体材料方面也有较大突破,这是中国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
此外,沈飞在歼-8Ⅱ基础上又先后开发出歼-8IIM、歼-8III、歼-8D、歼-8F、歼-8T等改进型号,比歼-8Ⅱ原型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飞跃,主要改进方面包括火力控制系统、动力装置以及配套机载设备等。
歼-9曾立项 但后来又下马直接跳到歼-10
歼-10战斗机是我国的最新成果,属于三代半飞机,也是自主研制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三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从国外得到一些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改进自F-16A的“狮”轻型战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歼-10正是以色列战机“狮”的中国翻版。但事实上,歼-10的方案确定(1984年)与“狮”是同一时间,歼-10参考“狮”的说法并不属实。事实上,歼-10的很多技术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歼-9战斗机。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鹰狮”、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国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的设计。
同时还有枭龙/FC—1飞机,是中巴双方共同投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所属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研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轻型战斗机。首飞后,中方正式命名为枭龙/FC-1,巴方命名为:“Thunder/JF-17”。
枭龙飞机具有突出的机动能力,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优良的短距起
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装载能力,是突出中低空和高亚音速机动作战能力,有较好的截击和对地攻击能力的全天候、单发、单座、新一代轻型战斗机。该机采用中等展弦比边条翼正常布局,全机共有7个外挂点,可悬挂多种空空、空地武器,并可外挂3个副油箱,外挂能力大于3600公斤。该机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外形和大推力、低油耗的涡扇发动机以及先进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和武器系统,具有发射中距弹、实现多目标超视距攻击的能力,具有多种先进的精确导航、战场态势感知、目标探测与识别、作战攻击以及电子战等功能。
由于采用了当代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枭龙飞机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同时具有轻小型、低成本的特点,完全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和军用飞机的市场需求。
歼-12、歼13、歼14都是传言,不靠谱,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第一代半喷气百战斗机(50年代)
以苏联的米格-19和美国的F-100等为代表。度
第二代喷气战斗机(50年代至60年代)
以前苏联米格-21、美国F-5、F-104、法国的幻影F1等等为代内表。
第二代半喷气战斗机。(60年代至70年代)
以前苏联的米格-23、米格-25、美国F-4和F-5、F-104的改进型、法国的幻影容III、瑞典萨伯JA-37为代表。
第三代喷气战斗机。(70年代至今)
以前苏联的米格-29、苏-27、美国的F-14A/B/D、F-15A/B/C/D、F-16A/B/C/D、F/A-18A/B/C/D法国的幻影2000系列和中国的歼-10为代表。
实力相当,但美国总体占优。
第一回合 米格15 VS F-86
F-86
米格15
这两种战机在朝鲜战场上实打实的正面对抗了一次。这种对抗对未来的战斗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影响力。美苏在战斗机领域有各自的特点,但双方实际也是在好几个回合中互相学习,甚至经常出现第二个回合中双方互换优势领域的事情。
众所周知米格15在爬升等垂直面上优于F-86,而F-86佩刀这是水平面上有优势。所以米格15经常从更高的位置冲下去袭击F-86,但是F-86则是用自己水平面的优势摆脱对手。因此树立了战后双方空军领域第一个追求目标,那就是高空高速,具体化就是——奔向2马赫。
第二回合 米格21 VS F-4和F-104
米格21
F-4
F-104
这三种战机都是2马赫飞机的典型案例,其实2马赫这个二代机的典型特征之前,还有一个过渡时代,苏联方面的选手是米格19(可能也有人认为是米格17),美国方面是F-100超级佩刀。其实超级佩刀这个名字很好,一看就知道是佩刀的超级化的产物。本质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第一回合选手的超音速化和超级化。因为冷战刚开始,双方还认为战争会一触即发,因此赶紧研制了第一回合超级化的战斗机。虽然米格19跟米格15差距很大,一个是双发,一个是单发。一个是T翼,一个是常规尾翼。但是思想上很接近的。双发仅仅是因为苏联正好没有能推动他进入超音速的单发发动机。而T翼本来米格19也打算采用,只不过死了的试飞员阻止了米高扬的这个想法,让这个T翼的追求者放弃了他的设计习惯,当然米高扬是幸运的,因为F-104付出的代价可不仅仅是试飞员了。
F-100
米格-19
美苏双方都在2马赫大目标推进的时候,双方的设计理念有所区别。美国人被米格15高超的爬升所震惊,特别是洛克希德听取了很多飞行员的意见,树立了爬升在战斗机性能中的重要性。F-104除了众所周知的2马赫以外,剩下的唯一的特点就是爬升和速度。这款战机的水面机动性接近0,飞在空中就是个人操火箭。对于水平机动性至关重要的机翼面积只有18平方米,起飞降落要靠给机翼吹气。按说F-104这么好的爬升应该丢给国土截击部队,结果该机航程又太短,截击部队死活不要,宁愿使用自己定制的三角箭。
于是洛克希德就把F-86的水平机动性忘的一干二净,直接追求苏联式的爬升了。美国人装备F-104并不多,大部分仍然使用F-100超级佩刀。主要是F-100当做战斗轰炸机,可以挂着核弹丢到苏联国土上去。
当然美国人并不是只会生产爬升机器的,到了60年代前期,F-4服役了。F-4明显比F-104好了很多,即便是不算擅长的水平机动性也不至于像F-104那么糟糕。虽然F-4一样有大迎角过差的骂名,但是怎么说也比T翼好一些。F-4是一款全面发展的重型2马赫战斗机。
而米格21同样也是作为2马赫大目标的产物。爬升虽然不如F-104那么厉害,但是好歹也是全面发展。水平机动性还是比较优秀,毕竟在增升措施比较愚蠢的当时,翼载还算比较低,这表示F-104胜在了爬升,而米格21则是胜在了水平机动性上,双方位置互换了。
这里还特别强调一点,F-104跟米格21都是1958年进入部队,F-4则是因为有一些改进(比如下反的平尾和上反的机翼端),于1963年交付空军。1961年交付海军。米格21和F-104历次交战中,每次都是米格21获胜(在南亚地区),被干掉了4架F-104。据此判断F-104应不如米格21,这令苏联在冷战里维持了短短3年的空中优势。除此之外,苏联没占据过什么空中优势。二代半出现的太晚,导致不幸对上了美国三代的服役。
第三回合 米格23、米格25 VS F-15
米格23
米格25
F-15
看到了垂直机动性优秀的F-104和F-4之后,苏联设计师也开始发奋,特别是米格21设计时候,手头缺乏大推力的涡喷发动机的窘境逐渐解决,虽然没有F-100这种神器,但是毕竟还是有大推力的涡喷。所以苏联人也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高空高速的路线,不惜舍弃水平机动性。代表作就是米格23和米格25。米格23的垂直机动性非常优秀,简直就是加速机器。美国飞行员飞了之后也纷纷表示这货加速给力。米格23也学习F-4,给机头加上了雷达。而和米格23同期的米格25彻底走向了超音速截击路线,不惜用钢材制造了大空重来提高高空高速性能。大空重带来的极其低劣的低空低速性能根本无法弥补,所以只好战术规定米格25升空时候必须米格21伴飞。
但是米格25的一个作用却立竿见影,那就是给西方的震撼。随着冷战后期双方最先进战机在天空的接触越来越少,更多的接触通过航展进行。米格25在68年左右的航展的出现,也震惊了西方同行。苏联人称这是一款3马赫的飞机,仅仅这点西方人也不会太震惊,毕竟手头有SR71呢。但是西方人真正震惊的是米格25的小后掠机翼和粗大的发动机。粗大的发动机意味着极高的推力,而小后掠翼则表明该机机翼能提供极大的升力(当然实际上被巨大的空重抵消了),而且反过来小后掠的机翼产生的超音速阻力也只有巨大的发动机推力才能抵消。在不清楚飞机材料和空重的前提下,西方人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苏联人的高机动性高速度性能的一代神机诞生了(特别强调当时F-15还没诞生)。实际上不清楚机身材料和米格25空重的人,得出这个结论是必然的。如果米格25把空重降低为13吨,那么他能成为一个全空域的空中霸主。
对于1968年的西方人,他们亲眼看到了神机的诞生。这种引发恐慌的感觉立即让他们回去加快了F-15的研制。实际上F-15就是他们眼中堪堪比上苏联的战机,一个具备高空高速而且高机动性的制空飞机。
这个高机动性、高空、高速的制空飞机,又反过来让苏联人陷入了噩梦。
第四回合 苏27、米格29 VSF-15、F-16
Su-27
米格29
F-15
F-16
因为西方军事透明度高,苏联人很快了解到一个棘手的对手——F-15诞生了。不过赶在自家趴窝的时候,苏联人先只好用一帮二代改来撑场子,但是这些二代改(也就是米格23和米格21比斯,米格25)在以色列的天空(或者说以色列人自认为是自己的天空)已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7经证明自己都是别人案板上肉,只有米格25在逃命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水平。
米格25
找不到苏军的米格21比斯了,用张印度的
就在这种绝境下,苏联人在晚了美国人大约10年左右推出了自己的三代机苏27和米格29。苏27明显是水平占优的飞机,优秀的升阻比,让苏27比连前缘襟翼都没设计的F-15在水平机动性上好了很多。米格29则基本是个全空域的打手,因为是前线战斗机,前线起飞,爬升性能也不错,但是付出了航程的代价。当然米格设计局很快清楚,这个代价实在是不划算的买卖。对比F-16,基本是最失败的产物。在南联盟,米格29碰上了自己设计师预料到的作战环境,在敌人重压下,在前线机场,利用自己爬升快速起飞,然后很快被万剑射穿。
美国苏联战斗机在设计上,经常是互相参考对方的设计。虽然大方向上一致。但是设计思想上因为互相借鉴,导致经常舍弃了自己的优势,追求了别人的优势。从总体上看,美国虽然一度走入误区,但在大多数时候,仍然凭借强大工业实力和技术优势,取得战斗机对决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