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资讯
实力这么悬殊,根本不用什么战术
1、由于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结果没有什百么悬念。
2、然而,战争的进程却扑朔离迷,让很多中外军事专家大失水准。
3、纵观战争发生度的前因和全部过程,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美国对战争的全知面控制。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首次实践了三大作战理论,分别是:“先发制人”战略理论、“震慑”理论和“全谱作战”理论。这不仅会影响到美国的军队建设和未来美国对外政策的走向,而且还会对国际安全环境、其他国家军队建设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其具体的战术又可细分为:“外科手术式”打击理论、“火力圈外打击”理论和信息战理论。
“外科手术式”打击是指陆军不进入敌方的国土,海军不进入敌方的领海,而只是使用空中力量或导弹伍器对敌方的要害目标实施精copy确打击。
“火力圈外打击”也是一种高技术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战法,是指飞机在zhidao不进入敌方防御火力射程之内就发射空对地或空对空导弹,对敌方的地面或空中目标实施打击。这种在防御一方火力圈之外实施打击的做法,一则可以减少己方伤亡,二则可以增大空袭的突然性。极大的增驾了防御一方的防御难度,而对于攻方的袭击则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信息战是敌对双方的军队利用各种手段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和运用方面的较量,是敌对双方削弱、破坏对方电子系统和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障己方电子系统和设备正常发挥效能。其采取的具体行动主要有电子战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等。
美军进攻伊拉克战术的分析
作者:风中一剑
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体现了现代战争的全新理念.
由于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结果没有什么悬念。然而,战争的进程却扑朔离迷,让很多中外军事专家大失水准。纵观战争发生的前因和全部过程,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美国对战争的全面控制。因此,仔细地思考美国的战略选择和采用的战术,也许会从中找到一些答案,解开某些疑团,这无疑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伊拉克战争给未来高技术战争所带来的变化,将有所启示。
1.战争准备立足"有全胜把握而后求战"
战争准备的充分与否是把握战争主动权的前提,"有全胜把握而后求战"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争准备的基本原则。此次伊拉克问题从危机演变为战争来看,美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自始至终把握主动.
首先,为对伊战争"合法化"做了政治准备。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手段继续,此次对伊战争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最大的不同,是在战争目的上的差异。当年的海湾战争,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奉行的是世界霸权主义,有着谋取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的企图,但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径,给美国提供了选择"解放科威特"的口实和冠冕堂皇的战争目的,轻而一举地获得了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做到了出师有名。而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仅凭美国认定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词是不能打动联合国的。为此,美国利用国内法启动战争程序,2002年10月10日下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96票对133票通过了授权总统必要时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10月11日凌晨1时15分,参议院又以77票对23票通过同样内容的议案。布什总统在1时28分就发表声明:"参院的投票表明美国在用一个声音说话"。布什班子中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现在得到了采取行动所需要的一切,我们不再需要安理会。如果安理会还想保持影响,那就应该给予我们同样的授权
在美国的压力之下,美国东部时间2002年11月8日上午10时18分,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0票反对一致通过了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至此,美国完成了以武器核查寻找开战借口的步骤。然而,联合国核查小组多次的工作报告不能令美国满意,美国凭借雄厚实力,对联合国继续施压,企图左右联合国安理会的导向。但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除个别国家追随美国以外,就连昔日的盟友也坚决反对美国这种挟持联合国的做法。美国在确信无法获得对伊开战的有效票数之后,借以伊拉克实质性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为由,关闭了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途径,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布什说:"1441号决议是安理会一致通过的,其精神应当得到贯彻。伊拉克应该自行解除武装,否则就会被武力解除武装。而伊拉克没有自行解除武装"。白宫今年3月19日发表的一个报告说,美国有"明确的权力"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以确保国家安全,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相关决议。这份报告涉及2002年《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决议》。它总结了过去12年来美国为防范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持续威胁和促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各项决议所作的外交努力。至此,美国给自己找了一个十分勉强的开战理由。
其次,为对伊战争做了充分的费用准备。
俗话说,"举兵十万,日费千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耗费更是惊人。一枚JDAM制导炸弹要5.8万美元;一枚"战斧"巡航导弹要140万美元;损失一辆MIAI坦克就是385万美元;损失一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升到1500万美元;如果是损失一架战略轰炸机,那就要以数亿美元来计算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当今已经不足挂齿了,战争每天的耗费以亿美元来计数并不稀奇。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例,战争持续42天,多国部队的耗费高达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近15亿美元。时别数年再战,平均每天的耗费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充分的战争费用保障,美国也是难以开战的。特别在昔日盟友不肯出钱的情况下,战争费用的准备更是忽视不得。为此,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众议院民主党预算委员会认为:"如果25万美军能速战速决的话,那么直接开支约在44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这比1991年海湾战争的800亿美元要便宜一些。不过,如果战争久悬未决的话,那么花费将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美国纳税人至少还得为美军逗留伊拉克付出500亿至1000亿美元!"2002年12月1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发表题为《美国对伊动武面临巨额帐单》的文章说,美国国会和智库专家非正式估计,攻击并在战后占领伊拉克的成本将在1000亿至2000亿美元之间。不过,美国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已经表示,美国打得起这场战争。2002年12月24日《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向国会提交的本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准备申请添加一项额外的资金储备——-"管理储备",设立这项额外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明年可能爆发的对伊军事行动做准备。
战争开始后,美国国会批准了800亿美元的特别费用,其中600多亿美元直接用于伊拉克战争。而最近美国军方透露结果表明"美国部队在弹药方面大约花费了30亿美元,伊拉克的战争花费超过了200亿美元,并且此后每月还将花费大约20亿美元。"很显然,美国在战争费用方面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
第三、为对伊战争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
从指挥机构来看,战前美军中央总部迁往卡塔尔,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总部迁往科威特,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第3集团军)驻扎在科威特。
从部队部署来看,陆军第3机步师、第4机步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第3装甲骑兵团、第7骑兵团、第173空降旅,总计8万余人,各型直升机1000-1200架,M1A1、M1A2坦克2000余辆;海军部署有"小鹰"号等6个航母战斗群,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洛杉矶"级核潜艇以及补给船等,总计5.2万余人,各型军舰近百艘,飞机500余架;空军动用了隶属于美国空军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的18个联队,总计3.8万余人,飞机1000多架;美陆战队包括第1陆战师、第3陆战航空联队和1个陆战远征旅,兵力近4万人,装备各型作战7a64e4b893e5b19e332飞机70-120架;美特种部队有3万人用于对伊作战,包括负责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的陆军第5特种部队,第1、3、5、7、10特种部队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海军第1、2特种作战大队;空军第16特种作战联队,第352特种作战大队和第353特种作战大队。到开战时,加上联军部队已经达到28万多人,基本满足了作战的要求。
综合来看,美国除了在政治准备上离计划要求较远外,其他方面到2003年3月下旬均已具备了开战条件。
2.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
此次美国对伊开战的时间选择在3月20日(巴格达时间)的清晨5点34分,以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空袭巴格达拉开了战争的序幕。经过3轮攻击后,美国共发射4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投下4枚JDAM(联合制导攻击弹药)精确制导炸弹,战略突袭并没有像战前有人预测的那样实施的是陆、海、空全方位的立体作战和全纵深的战略打击,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当日,美军共出动飞机1300多架次,进行3次大规模空袭显然差别很大。
从军事角度而言,慎重初战是战争指导的基本原则,而有关信息显示,美军开战的时间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2小时,其根据是"擒王斩首"。在这种战略动机的驱使下,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报告已经发现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踪,必须及时决定是否对他发动袭击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军对伊战争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认为,必须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15下达命令执行袭击计划。布什在白宫总统办公室挨个询问其它内阁成员的意见后,于晚上7点12分,下达了袭击命令,开始了"斩首行动"(Decapitation Strike)。
美国的一些信息战专家认为,信息作战时,尤其是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作战,应遵循"斩首"原则。所谓"斩首",就是打击"敌方的头部,而不是他的躯体"。战争要首先攻击敌国家指挥当局、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及各级部队司令部,破坏敌方所有信息传媒。从空袭的过程和结果来看,美国所期盼的是通过"点穴"式的突袭,将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炸死,使伊拉克军队"群龙无首",指挥系统瘫痪,造成军队"形全而不为用"的效果。
由于开战仓促,人们没有看到高技术战争所采取的大规模电子战。不论是上一次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在开战前的5-6小时,美军都对敌方实施了极为强烈的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和电子摧毁,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炮瞄雷达、火控雷达失灵,前沿雷达阵地基本瘫痪。然而,出乎不少人预料的是,美军放弃大规模电子战,在海湾地区部署的大量先进电子战装备似乎没有向人们展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尽管有人分析美军现阶段的主体行动是火力打击,为了顺利地打击伊拉克政府的首脑部门和指挥机关,美军需要从伊拉克境内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得由无线电通讯设备发出的不间断信息,以及从伊拉克的电视广播媒体中了解伊拉克领导人的活动情况,但是,人们所看到的是,在缺少大规模电子战的支持下,限制了美军许多兵器在首日军事打击行动中的使用。美军只能动用F-117具有隐身功能的战斗轰炸机突袭巴格达。此外,远在英国费尔福德机场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机场部署的B-52、B-1B和B-2战略轰炸机,由于准备加奔袭的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以上,无法与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同步进行打击,这就大大削弱了第一天的空袭力度,与上一次海湾战争首战突袭不可比拟。也正因为如此,不仅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没有在"斩首"行动中被炸死,威慑打击也没有促使伊拉克发生内乱,而且,伊拉克的作战指挥体系也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就为后续的作战带来不少的困难。从战略上讲,美国的首轮空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唯一所得,不过是对伊拉克48小时最后通牒的兑现。这种临机变阵的风险和出其不意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首战美国所付出的风险和效果是不对称的。
3.战争中期坚持"全面打击""全面瘫痪"作战
由于战争前两天的"斩首"行动效果欠佳,美军迅速调整了战法,空中打击由"点穴"式的战法改为"全面打击"式战法,利用空中优势全面控制制空权,实施全程的非对称作战。"全面瘫痪"式战法与"斩首"式战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点穴"式战法造成的打击效果仅仅是对作战系统的"瘫痪",而"全面瘫痪"式战法造成的打击效果则是离死差一步,它是通过剥夺对手的赖以生存的条件来实现的。因此,在战争第二阶段的作战手段和打击目标方面的选择上,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
根据作战作战方式选择作战手段是形成最佳作战效果的保障,既然美军选择了"全面瘫痪"式战法,实施不间断战略突袭与地面战同步进行的作战方式,那么,投入大量的空袭兵器和对地攻击弹药是必不可少的。
从远程空中打击的作战手段来看,长途奔袭的空中兵器B-52、B-1B和B-2战略轰炸机开始陆续加入大规模轰炸行动的行列,拉开了"震慑与敬畏"行动的序幕,实施"全面休克"打击。1996年首次运用了"震慑"这个词汇的美国军事理论专家哈兰.K.尤尔曼(Harlan K. Ullman)和詹姆士.P.怀德(James P. Wade)认为:"新思想最重要的目的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让对手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沉重的打击。从狭义而言,迅速占优即赢得战争的控制权,广义而言,则是对军事行动涉及的地域和环境的完全控制。"由于这些兵器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较长,执行完任务之后需要加油、充气、挂弹、轰炸目标程序输入和例行的机务检查、维修等大量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工作,通常3天才能出动一次。从战争的需求来看,几天之后便出现了制肘的现象,一批只有单机、双机轰炸的情况开始多见。不过,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空军的F-15E、F-16C、A-10和航空母舰上的F-14、F/A-18等作战飞机大量加入了"全面休克"打击。加上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其打击力度大大提高。
从空中打击的目标来看,绝不仅仅是前期的军事指挥系统所在地和一般的军事设施,它已经扩大到电话局、邮电局、发电厂、新闻中心等民用目标,造成了伊拉克军队赖以坚守的主要城镇无法正常供电、供水和通信联络,生活设施被破坏,城市信息被隔断。尽管这样做对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却从根本上剥夺了伊拉克军队赖以坚守的生存条件。其"震慑"的效果虽然在行动的初期许多人还认为不佳,"美军的"震慑"策略在伊拉克显得如此'空虚'。"后来的结果表明,"美军战机投掷28000多枚炸弹炸毁的基本是空坦克、空装甲车。而大部分共和国卫队士兵都在美军的军事打击下存活下来。准确的说他们是做了逃兵而活下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共和国卫队上校对记者说:"美军的武器技术远超我们的想象之外,没有一辆我们的坦克能在美军的精确制导导弹轰击下还能幸存。"很显然,"全面休克"式战法体现了"震慑"理论专家哈兰.K.尤尔曼"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让对手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沉重的打击"的思想。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当一支军队被剥夺了类似于水和空气一样的抵抗条件之后,也就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地面作战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有本质的区别,上次海湾战争在空袭38天后才开始地面作战,并且进行了所谓的"左勾拳"大规模远距离机动。此次在开战第二天就投入了地面部队,并且在初期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第4日清晨已经向北推进240公里。美军采用的地面长途奔袭的战法,又让许多军事专家不解。特别是在乌姆盖茨尔、纳西里耶和巴士拉的进攻受阻以后,更增加了对美军所谓新战法的怀疑。"纳西里耶则让美军初步品尝到了巷战和游击战斗血腥滋味。"甚至有人认为美军中了萨达姆"诱敌深入"的圈套。"原本就不十分强大的美军地面部队被分成了多条线路进兵巴格达,在遭到伊拉克军人的正面抵抗和"骚扰"后,只能原地待命,等候数万援兵到来再动手。"有些悲观的人甚至认为,美军先头部队在后续援军到来之前能顶住伊共和国卫队的反扑就很不错了。美军多年来已经没有打过地面战。海湾战争中,真正的地面战只打了很短的时间,而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军虽然大获全胜,但也几乎没有出现美军直接参与的地面战。倒是在索马里,美军损失了十几条人命,很快就撤出了地面战。也就是说,美军已经对地面战很生疏了。而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零伤亡'与'非接触'战争理论,也使得美军对地面战的操练重视不多。尽管这些看法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对美军新的战法缺少认识、观念陈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军地面作战采用的是"群岛"式作战。【转自铁血 】
"群岛"式作战是美军新的作战思想体现,它是进行数字化地面战争的基本选择。"群岛"式作战是一种非线性作战,如果把整个战争涉及的地面战场看作是一片海洋,伊拉克的一个个城市就是这海洋中的一个个岛屿。美军的作战目的并不是要打一个城市占领一个城市,地面战的根本目标是巴格达,对于其他城市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就可以了。因此,美军采用的是"隔而不围,围而不歼"的战术,对重要城市用控制而不是占领的方法,"以围待变"。人们看到的则是除乌姆盖茨尔以外,美军在很长时间里基本没有攻取任何一个伊拉克主要城市的战况。
"群岛"式作战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线性作战的束缚,全纵深、大立体的网络作战。一块一块看似相对独立作战,其实相互之间又有联系。美军之所以敢这样做,不怕伊拉克隔断自己,切断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这条线,是因为它的数字化装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美军的地面部队装备有"沙漠之狐"美誉的M-1A1坦克,改进后的M-1A2坦克,"布雷德利"Ⅱ型装甲步兵战斗车,以及AH-1W"眼镜蛇"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UH-60武装直升机、0H-58观测直升机等陆军航空兵装备。这些装备利用"战术信息分发系统"(FBCB2)相互连接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各作战平台上的FBCB2计算机通过战术互联网互联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在一个人为的数字化战场上,不是一对一地打,而是一群对一个地打。当一个士兵或坦克发现目标时,他们所看到的目标可以通过单兵便携式计算机或车载计算机传送到指挥机构,指挥机构可以像我们在网站上公布信息一样向所有的人和作战平台公布这些信息。当需要打击这些目标时,指挥机构可以优化整个战场上的力量,选择最有利的攻击位置和方式。这在第3机步师攻打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中看得非常清楚,并不仅仅是第3机步师自己在打,而是调集大量的空中力量来打。伊拉克面对这个人为的战场,只能采用一般性的抵抗和骚扰战术来对付美军,无法大规模地集结军队来与美军作战,只要一集结,便会招来全方位的打击。所以,人们看到美军的地面部队并不多,但是它所释放的作战能量却比传统的部队大的多。每一个人、每一个作战平台都可以成为一个作战中心,战场是单向透明的,是全方位控制的。如果说"这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布什做出的不顾指责继续猛攻巴格达的决定。"那么,网络化战争手段和"群岛"式战法是美军敢于快速推进,直取巴格达的原因。伊拉克成了美军新作战方式的实验场。当然,美军的地面作战并不是没有问题,第3机步师先头部队在沙漠中推进速度较快,而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不能完全同步,它反映了美国地面部队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尾巴长、牙齿短"的建设原则,这也是后来先头部队推进速度受到迟滞的原因。
此外"南北夹击、中间开花"的作战构想,由于土耳其方面不同意美国使用其基地部署地面部队,致使美军迟迟不能开辟"北方战线",一时无法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美军战斗力最强的,也是唯一实现全部数字化的第4步兵师的大量装备不能上岸,最终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被迫从海上绕转进入波斯湾。这不仅需要时间,而且也无法迅速部署到伊拉克的北方地区。最后只能调动空降部队垂直开辟北方战线。这说明战前美国对土耳其方面支持的力度过于自信,战略上产生误判。
4.后期坚持"主动巡逻""密切配合"的特种巷战
伊拉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最大悬念是美军如何对付巴格达的城市巷战,巴格达会不会因此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坟场。就在美军第3机步师的坦克车队首次进入巴格达城区前几天,许多人还认为,"现在看来,在巴格达同伊拉克军队进行城市巷战几乎不可避免。伊拉克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顽强抵抗美军的侵略行动。要是这种'争夺每条街道'的拉锯战在巴格达上演,那么可能会造成盟军和当地人的巨大伤亡。"许多人纷纷猜测,萨达姆总统将如何指挥伊拉克军民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士兵进行血腥的城市巷战。不少专家强调,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战比较起来,未来巴格达之战独一无二的重要特色很可能是'地道战'和'分区绞杀战'。《今日美国》更是刊文称:"炸弹在巷战中发挥不了优势,直升机此刻只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而不是有力的进攻武器。城市内的每一座建筑都是一堡垒,每个成年人都会成为可疑的袭击者。在巷战中,要取得胜利,兵力应为10比1。在城市里的进攻必须在白天进行,夜晚就成了入侵者的地狱。谁都会想到,美军对巴格达这场'攻城战'无疑将是这次战争中最惨烈之战。这场'攻城战'将是美英联军发动的这场对伊战争的缩影。"
就美军需要多久才能攻占首都巴格达这一战争焦点,25位英国国防人士以及中东问题专家在分析眼下的局势后,纷纷作出个人判断和预测。路透社2003年4月2日综合这些观点和评论后认为,美英联军距离控制巴格达"可能还需要4至8星期时间"。我国的一些知名专家就在美军第3机步师的装甲车队首次进入巴格达城区后还认为,巴格达战役还没有开始,"美军运用的是所谓为21世纪设计的战争新理念,而打的却是一场20世纪的传统战争,或者说,美军用为明天而设计的作战理论打了一场昨天的战争。"
然而,在战争进行了3个星期之后,这个悬念便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人们并没有看到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场面,也没有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车臣叛军凭借格罗兹尼巷战,以相对简陋的装备对抗俄罗斯现代化军队的场面,更没有看到在巴格达"争夺每条街道"拉锯战的场面。战争的结局实在让很多人看不懂。
其实,就在人们大谈巴格达巷战的时候,现代化意义上的特种巷战已经开始了。美军确实在用21世纪设计的战争新理念,与20世纪的对手打了一场现代意义上战争,或者说,美军用为明天而设计的作战理论打了一场今天的战争。这正是很多人看不懂的根本原因。俄国军事专家费格恩哈尔可谓是火眼金睛,他认为美军使了"障眼法",他说:"美国人用他们的战略欺骗了所有的人,他们说需要更多的部队来攻击巴格达。这完全是胡说。"以色列退役将军沙查尔在以色列电台接受采访时说:"所有那些嘲笑美国陆军、那些看着电视说这将是另一个越南的人、那些所谓的专家,在最后都会看到美国人很好地实现了他们的计划。"本人也在战争开始的当天断言,"美国不会与伊拉克打传统意义上的巷战,如果真的出现许多人预言的那样,那将是美国战略选择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