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资讯
超音速反舰导弹”是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和联邦德国MBB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反舰导弹。该导弹采用了先进的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动力装置。随着反舰导弹的发展,拦截反舰导弹的技术,下视雷达、反导弹导弹、密集阵式火炮和快速反应系统等)也获得迅速的发展,有的已经服役,有的即将服役,它们对亚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有相当高的拦截概率,为了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六十年代未许多国家就着手发展超音速反舰导弹。 1976年一些北约国家联合制定了一个称之为“先进舰舰导弹Ⅱ”(ASSMⅡ)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计划,但由于英国1981年囚经费困难退出,该计划也随之撤销。 1981年6月,法国航空航天公司与联邦德国MBB公司签订了一个以法国航空航天公司为主承包商的联合研制ANS的协议。目前法国航空航天公司正加速ANS的研制,计划在1990年把世界上第一个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投入使用,以便继“飞鱼”之后再度占领世界反舰导弹市场。研制费估计为3300至3500万美元,总费用约为1.785亿美元。费用由两家公司平均分担。估计每枚导弹的价格,按1984财年美元值计算,至少65万美元。编辑本段西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究过程
为什么西方70年代前没有超音速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一般都在距海平面300~400米以下的对流层中飞行,空气阻力很大,一般很难进行超音速飞行。目前在役的反舰导弹中,只有前苏联的SS-N-2B/C、SS-N-3、SS-N-7、SS-N-12和SS-N-19等达到了超音速,西方各国反舰导弹还没有实现超音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武器的设计存在很大差异,苏联反舰导弹一般长达6~11米,总重达2300~7000公斤,巡航高度为20~400米;西方恰恰相反,追求的是轻巧、耐用、可靠、通用化和作战效能,不是一味贪大、求重、图快。
西方在70年代之后的研究
70年代以来,西方也开始研制超音速反舰导弹,主要型号是法德合研的“安斯”(ANS)、英国的“海鹰”和瑞典的RBS-15等。为什么要研制超音速导弹呢?问题很简单,是一个矛与盾的关系。近年来水面舰艇防空系统日益发展,对导弹形成软硬杀伤等多种威胁,作为“矛”的导弹只能求助于飞得更快、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好、更强,否则是无法攻克舰艇的防御“盾”的。 一般讲,导弹导引头不变的情况下,飞行速度提高了,在同一时间内飞行的距离也就增大了,所以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射程都比较远。射程远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怎样才能发现远方的目标?即使能发现还有个识别问题,是友军的还是敌军的?是军舰还是商船?凡此种种,都需要进行论证。由此可以看出,探测设备对导弹射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果利用舰载雷达探测和制导,导弹射程仅为35~40公里,如果利用在前方部署雷达哨舰的办法可将射程提高70公里,如果利用直升机搜索和中继制导则可将射程提高到120~200公里,当然,要是用飞机、预警机或卫星制导射程会更远。
“安斯”超音速反舰导弹
“安斯”超音速反舰导弹是一种全天候导弹,它比较小巧精干,弹长仅5.5米,弹重只有90公斤,飞行速度可达2倍音速,最大射程180~200公里,可由舰艇、潜艇、飞机等任何平台携载,还可岸基发射。“安斯”实现超音速的奥秘主要在于采用了一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与同等重量火箭发动机相比,射程增加40%)作主发动机,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作助推器,二者串联布局,装于弹体后部。其外缘环弹体装有4个空气进气管道,以供固体冲压发动机燃烧用氧。
美国海军导弹的发展
美国海军反舰导弹的发展一直坚持精简型号、通用化的原则,所以多年来只有两型,仪发展了两代,即“鱼叉”(又译“捕鲸叉”)和“战斧”。 “鱼叉”射程110公里,“战斧”则达450~500公里,两型导弹分别于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服役。 反潜导弹 (即火箭助飞鱼雷)的发展较为缓慢,基本上是40年一贯制,只有“阿斯洛克”舰潜和“萨布洛克”舰潜两种。近几年正在研究第二代“海矛”反潜导弹的发展方案,预计射程达160公里。 空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也是美国海军发展的重点,它主要由舰载机携载攻击敌陆地目标,到目前为止发展了四代,即“小斗犬”、“秃鹰”、“幼畜”(又译“小牛”)和“斯拉姆”,其中,“幼畜”目前正在改空舰导弹, “斯拉姆”射程达90~180公里,圆概率误差不大于10米,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反辐射导弹是一种由飞机携载、通过摄取敌雷达波束和电磁频谱,予以摧毁的导弹,海军共发展了两代:即“百舌鸟”和“哈姆”,它们在越南战争、美利冲突和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最为活跃,技术水平也处于各个时期的最高点。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了三代:“北极星”、“海神”、“三叉戟”C4和D5型。其中,“三叉戟’导弹每艘潜艇可装24枚,射程9000~11000公里,也就是说能从美国沿海打到前苏联和中国的任何一块陆地。这种导弹装有10~20个3万吨级TNT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为90~120米。编辑本段“飞鱼”反舰导弹
成功战例
1982年4月2日~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海战。战争中,阿根廷使用仅有的几枚法制“飞鱼”导弹先后击沉英国海军最现代化的4200吨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1万多吨的辅助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并重创“格洛摩根”号驱逐舰。1983年11月21日,伊拉克飞机发射“飞鱼”导弹击沉正在波斯湾航行的希腊12550吨级的货轮“安提哥那”号。1987年5月17日晚10时10分,伊拉克空军的一架“幻影”F-l战斗机携两枚AM-39“飞鱼”导弹对航行于波斯湾的美国海军舰艇发动攻击,结果一枚导弹命中“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左舷首部,开一个3米×4.6米的大洞,舰上浓烟滚滚,舰艇遭重创,37人被炸死炸伤。继而,第2枚“飞鱼”命中该舰,因伊军未装引信,才没将舰艇炸沉。不到5年,一型导弹便屡立战功,接连击沉和重创海军舰船,甚至连最现代化的美英海军舰艇也难逃厄运,这不能不说是奇迹。“飞鱼”导弹因此而声名大振,身价百倍。售价由原来的每枚20万美元长到了100万,到1987年以后干脆就又长到130~150万美元。用户由原来的不足10个,一下子扩展到21个,到1987年以后达27个之多。“飞鱼”真的享誉世界了。它究竟有什么绝招呢? 其实,“飞鱼”导弹在现代反舰导弹中性能并不算最先进,只是使用武器的人在战术运用上比较得当,加之有时是对方完全没有防备 (如后两个战例)所至。
“飞鱼”导弹的型号
“飞鱼”导弹是70年代中期以后服役的,到现在已发展了四个系列:MM-38舰对舰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8型、AM-39空对舰型、MM-40岸对舰型和SM-39潜对舰型。其中,SM-39为最新型号,不对外销售,目前外售最多的是MM-38和AM 39型。
“飞鱼”导弹的特点
从几次实战应用来看,“飞鱼”导弹虽然射程不远,只有40~70公里;战斗部也不大,只有165公斤;航速也不高,飞行马赫数只有0.93,但的确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有几样“绝活”: 一是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弹道一般都比较高,像前苏制“冥河”导弹就更高,达150~300米,体积又大,极易被发现和击毁。“飞鱼”导弹首次将飞行弹道降到10~15米(巡航),在接近目标时的飞行高度只有2~3米。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一般驱逐舰和护卫舰在海上的雷达视距也就是20多公里,再加上雷达搜索盲区较大,“飞鱼”巡航弹道10~15米已经在其舰载雷达盲区之内了,更不用说掠海2~3米6行了。“飞鱼”弹体本来就很小,再加上海浪杂波对雷达波束的反射,所以舰载雷达很难发现它。 二是采用半穿甲型战斗部。现代舰船一般仅在战斗情报中心、机舱、弹药库等核心舱室川18~25毫米厚的合金材料或克夫拉装甲防护,其他部位没有装甲。“飞鱼”接触舰艇后先以动能穿透舷部薄钢板,穿入舰内舱室数秒后战斗部再引爆,所以虽装药不多,但破坏效能很大。 三是抗干扰能力较强。“飞鱼”采用巡航段惯导、在距目标10公里左右时转入末段主动式雷达自动寻的,寻的雷达抗干扰能力很强,且具有抗海杂波和恶劣环境的能力,它能以±30°扇面在两秒钟内捕捉到目标,并立即转入跟踪。惯导段弹上雷达不开机,无法干扰;自导段弹上雷达开机可施放干扰,但掠海飞行又发现不了,所以让它钻空子的机会很多。
反舰导弹本身就是矢量发动机,国产的反舰导弹都是音速三倍的,隐形涂料却抗不住超音zd速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失去了导弹的隐形功能。所以美国的内隐形飞机隐形飞行时都不能超音速飞行,一飞超音速,随飞机机体上的隐形涂料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就失容去了隐形作用。
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导弹。该导弹是超音速反舰武器,在使用上,可以舰载,也可机载。具有90年代的先进水平,其技术性能具备了西方国家所称的第四代导弹水平。
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主要性能数据是:弹体长6.5米,弹径0.54米,翼展1.62米,舰载型导弹重量为1850公斤。
该导弹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弹体为前后略有收敛的圆柱形,导弹头部呈锥形。二级弹体采用鸭翼气动布局,弹体前部有一对水平鸭翼。两台液体冲压发动机对称配置在导弹的两侧。导弹的后部有垂直立翼。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通过连接短舱并联在弹体侧下方。整个导弹系统由导弹弹体、载体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地面设备等组成。弹体部分由导引头、战斗部、引信、动力装置、控制及电气舱段组成。
C101反舰导弹的主要技术优势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是,能够低弹道掠海飞行,作战隐蔽性能好。能以2马赫的超音速飞行,提高了突防能力。使用了2厘米末端制导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命中概率较高。C101反舰导弹采用了高精度控制和引导系统,大功率快速响应液压伺服机构,单平面制导体制,即时性操纵功能。对打击目标还具有较高的摧毁能力。该导弹的弹头是穿甲爆破型,是在穿透被击目标之后爆炸,所以,损伤率高。3000吨位以下船只,被一枚C101反舰导弹击中,轻则丧失战斗能力,重则沉入海中。
该导弹在机载飞行发射试验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满足了机载的条件,所以,该导弹的机载型,已经成功地装上了反舰攻击机。成为舰、机通用的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进行突防的主要技术无非就是超低空,隐身,末端变轨、爆发性加速和复合导引。超低空掠海飞行就不用说了……因为地球表面曲线的关系,维持超低空飞行,在目标方没有预警机的前提下,发现距离不可能超过40KM,而海洋表面的回波反射也会略微增加目标方对导弹的发现难度。
而对目标隐身,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通过特定的气动外形和吸波涂料降低自身雷达特征和对发动机排气区导入冷却空气以降低红外信号可以降低目标战舰对自身的发现距离,从而缩减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
末端爆发性加速,这个就很简单了,反舰导弹在进入攻击末端线路的时候,通过丢弃主体,使用固体推进器,或者冲压发动机等方式大幅度的提高末端速度,通过更高的速度进行突防以减少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
末端变轨,则是反舰导弹通过高-高-低的方式,在进入拦截系统逼近区域进入俯冲,并且从掠海高度突进,并且在末端进行蛇形机动,摆式机动,螺旋机动等不稳定弹道的行为,通过在末端的机动和路线改变,逼迫反导系统进行反复计算,或者重新修正拦截弹道来提高导弹的突防率。
最后,作为目标的船只,相当一部分都携带有一定程度的电子战系统,不管是主动干扰的电子干扰机还是被动干扰的烟雾弹,干扰弹,都会对导弹的导引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必要的时候,战舰还可以对可以区域进行定向的EMP来导致弹体内部的引导设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1备失效,所以,作为反舰导弹的设计者,需要加固弹体内部的电路设施,顺带使用多种引导设备用以在收到干扰的前提下,通过切换,或者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引导,来避免对方的电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