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在线游戏网日期:
返回目录:游戏资讯
斯蒂文 斯皮尔伯格 代表作《E T》知
乔治 卢卡斯 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
彼得 杰克逊 代表作道《魔戒》系列
斯蒂芬 索莫斯 代表作《木乃伊》、《特种部队》
罗兰艾默里奇 代表作《后天》、《2012》
迈克尔 贝 代表作《变形金刚》系列
克里斯托弗诺兰 代表作《盗梦空间》内
沃卓斯基兄弟 代表作《黑客帝国>系列
斯坦利·库布容里克 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
詹姆斯 卡梅隆 代表作《阿凡达》
雷德利·斯科特 代表作《异形1》、《银翼杀手》
蒂姆 波顿 《蝙蝠侠》、《爱丽丝漫游仙境》
纯手写!
都是科幻控。
1.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这是毫无争议的,再难找到一位导演在商业与艺术间游刃有余,把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天衣无缝.他的电影不失娱乐,同时兼备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6极高的艺术性,而更多的则是人文关怀,这就是他区别于好莱坞另两为超级大导卢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2.乔治·卢卡斯 这是对各位大导演的访谈记录.星战公映那年,郎·霍华德23岁,“当电影结束时,我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他后来成为卢卡斯的弟子,出师后导演了《魔茧》、《阿波罗13》、《美丽心灵》等科幻影片和科学家传记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岁:“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嗨,伙计,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7年后他导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终结者》,又过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杰克逊只有15岁:“看《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样脏兮兮,很亲切。”众所周知,长大后,他导演了《指环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尔伯格31岁:“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样,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故事好演员也好。”他本来就是卢卡斯的好友,两年后,他接连导演了《第三类接触》、《E.T》、《侏罗纪公园》、《迷失的世界》、《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战》也将在今年下个月全球公映。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岁:“看了《星球大战》,我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又过三年拍了《银翼杀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一。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华横溢的大导演,他的《银翼杀手》和《异形》位列影史最经典科幻电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斗士》掀起了史诗片浪潮,《黑鹰坠落》其高超的镜头语言,剪辑水准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他带动起好莱坞的史诗风潮,也亲手用《天国王朝》毁掉了史诗片.然而,有多少人看过导演剪辑版的《天国王朝》?
4.彼得·杰克逊 《指环王》成就了杰克逊,杰克迅造就了《指环王》.他的《指环王》达到了既巧夺天工而又浑然天成的境界,完美这个词也许最适用于《指环王》三部曲.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的他成为铜臭的好莱坞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不可饶恕》开始,佳作不断,给影迷们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6.马丁·西科塞斯 随便挑选他的几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奥斯卡搬奖典礼上看见他失落的背影,总是有些悲伤.
7.奥利弗·斯通 最倍受争议导演恐怕非他莫属了.
8.詹姆斯·卡梅隆 将老詹排这么后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长片实在另人失望.
9.吕克·贝松 他的电影总给人以似好莱坞而又非好莱坞的感觉.诡异这个词我觉得最能形容他的电影.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毕竟他多年没有佳作问世了,但是《教父》影响至今不衰.
还有半个就是张艺谋.老张从各方面来说有着和好莱坞大导演相比的实力,可惜他只有英雄,十面埋伏那样的剧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1 《银翼杀手》 1982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作为各种科幻片榜单的“常年霸主”,《银翼杀手》的第一名来之不虚。整部电影的概念远远超出了它所处的时代,场景、布景和斯科特的拍摄与剪辑又是那么老练而独到,致使很多场面都“烧录”到影迷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影片的美工设计极为出色,那些弱光下的摄影和未来光怪陆离的场景都成为了经典。影片表面上讲述了人类和复制人的关系,而从哲学上来说,导演探讨的是一个人应该如何去“认识自我”和“寻找身份”的古老命题。
2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1980 导演:厄文·克什纳
这是星战系列的第五部电影,也是正序的第二集星战。仅仅从剧情上来说,这一集的故事最为复杂和丰满,是整个星战系列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并不是一手开创了星战系列的乔治·卢卡斯,而是他在南加州大学念书的老师厄文·克什纳。当时卢卡斯忙于公司的事物分身乏术,才找来了恩师代班。没想到多年之后,别人手中的“山寨”星战竟然成为了民意中最好的星战电影。
3 《2001太空漫游》 1968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是库布里克公认的巅峰之作,也是影史上最难以理解、最发人深省的作品之一。褒奖者认为影片充满了哲思与反省,对人类的起源、历史和未来做了极为深刻的思考;而批判者则认为这部影片大走形式主义路线,是一部徒有其表的形而上的电影。除掉这些文本和意义上的讨论,单从影片本身艺术性来考量,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堪称完美的艺术品。片中大量古典乐的运用,更是增强了这种手工艺品的完美性和统一性。
4 《异形》 1979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雷德利·斯科特在这部电影对未来世界做了大量大胆的、极富创作力而又真实的幻想。他创造出了一种极为恐怖的怪物,并成功地将科幻和恐怖结合在一起开创出了“科幻恐怖片”这个亚种。《异形》的完美在于它能从多个维度上进行欣赏。作为科幻片,它是一流的;作为恐怖片,它能让你吓个半死;而作为动作片,它又极为精彩。
5 《星球大战》 1977 导演:乔治·卢卡斯
1977年的这部《星球大战》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电影系列,并一度成为了美国流行文化的标志和传奇。在当年,这部电影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改变了观赏电影的审美方式。影片中的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美术风格彻底改变了该类科幻片的美学预设。从此之后,任何太空飞船的外形都从《星球大战》中有所借鉴。用斯皮尔伯格的话来说,这部电影不仅改变了观众如何看电影,而且还改变了如何拍电影。
6 《ET外星人》 1982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外星人形象,而且这个相貌奇特的外星人还喜欢喝可乐,吃巧克力豆,并且和地球上的孩子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很难得在“外星人入侵”的情节中看到这么富有人情味并且令人忍俊不禁的片子。这可能是斯皮尔伯格拍摄过的最有人情味的电影,也有可能是历史上最有童趣、最美好的科幻片。此外,它更是一部童话和家庭片,影片带着幽默、抛弃了说教和指责成为了跨越时代的经典。
7 《异形2》 1986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异形2》没有照抄雷德利·斯科特在1979年完成的经典之作,卡梅隆没有把异形简单地塑造成嗜血的怪兽,相反,它的嗜血和杀戮首先是出于本能,其次是出于生物“护幼”的本性。《异形2》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R级电影。除了创下了首部票房过亿的R级电影的记录以外,还收获了5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其中包括希格妮·薇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8 《盗梦空间》 2010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迄今为止,在诺兰的电影里,我们唯一体会不到的词就是失望。《盗梦空间》是一部集科幻片、爱情片、动作片和文艺片于一身的电影,诺兰成功地做到了面面俱到,而且每个方面都滴水不漏,无论是盗梦的理论还是人物的情感,都能够自圆其说。按照诺兰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诺兰剧本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当代导演无人能出其右。
9 《黑客帝国》 1999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
跨在新千年门槛前的这部《黑客帝国》给新世纪的科幻片定下了一个几乎无法超越的标杆:无论是从视觉效果还是从故事设定,抑或是从科技的那种炫酷感上来说,几乎没有没有新的科幻片能和《黑客帝国》相提并论。而且,《黑客帝国》中所显露出来的那种对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生命形式和状态的重新思考也极为深刻。上映之后,影片积攒了大批的粉丝,这些人不遗余力地研究这部Geek电影中的Geek文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Geek。
10 《终结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1者》 1984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作为一部开天辟地的电影,作为卡梅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处女作”,《终结者》的先锋性、原创性和开拓性都是有目共睹的。这部电影中不仅有阿诺、有肌肉男、有时空旅行、有复杂的故事和设定,更重要的是它为影坛送来了卡梅隆和终结者——前者成为了日后的票房霸主,后者和“I will be back!”则一起变成了银幕传奇。整部影片颇有些黑色电影的感觉、恐怖气氛渲染到位,而且当时不多见的电子音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11 《阿凡达》 2009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虽然《阿凡达》的故事没有什么稀奇、主题也是老套,但视觉效果却足够令人目眩神迷、忘乎所以。在3D的夹击之下,“看电影”这个词已经不再能形容观赏《阿凡达》的观影体验,它更应该改成“体验电影”。毫不夸张地说,3D这门并不时髦的技术在卡梅隆的手中重新焕发出了魔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能只有到了人们对3D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电影才能回归内容、故事和人物本身。”
12 《回到未来》 1985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一部强劲的早期穿越喜剧作品。应该说,影片的喜剧色彩已经超过了科幻性。在这部电影里,罗伯特·泽米吉斯大玩成人的“限制级元素”,比如和自己的妈妈恋爱、高中生抽大麻、强奸未遂、从恐怖分子手中买放射性元素玩穿越——你能想象这只是一部PG级的电影么?《回到未来》三部曲都是经典之作,它们经典到可以让人忘记这是一部科幻片。可能这才是科幻片的最高境界——“忘我”。
13 《死亡幻觉》 2001 导演:理查德·凯利
应该说这是一部“非主流”的好莱坞电影,虽然没有完全脱离好莱坞和美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但是导演却的确实验了另一种讲述故事的方法——而这仅仅只是他的处女作。影片很难理解,并且一直在自身的故事框架内寻找答案,只是到了电影结束的时候,答案还没有出现。导演留下了许多疑问等待观众自己去解决,只是有多少人会有这个闲心去做这部Geek电影的“Geek”呢?
14 《第三类接触》 1977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在那个爱喝可乐的ET之前,斯皮尔伯格试水拍摄了一部讲述人类和外星人友好接触的影片:《第三类接触》。相比较《ET外星人》,这部电影较为晦涩,但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展现出了自己对于特技的熟稔使用——可以说,在这样的科幻片中,特技、奇观本身就是观影的快感来源。法国大导演特吕弗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科学家,表演还算可圈可点。
15 《终结者2》 1991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比起《终结者》,《终结者2》可能在故事和人物的开创性上略逊一筹,但是在娱乐性和消遣性上,影片可算是那个时代里的佼佼者。崭新的CGI技术完全改写了电影的技术史,而观众看到吃了枪子、化成水和“拔地而起”的液态机器人也一定会惊讶地不知所终。阿诺在这一集里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了,而是一个懂得了学习和情感的“铁男人”。
16 《怪形》 1982 导演:约翰·卡朋特
与其他的纯粹的科幻恐怖片相比,《怪形》显得卓尔不群,原因之一是杀死人类的直接凶手并不是外星生物,而是人类自己。两相比较下,人类的丑陋与短视,已跃然于胶片之上。卡朋特在这部电影中展示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才华和导演功力,而且当年只有22岁的罗伯·伯丁为影片设计的“怪形”的外貌也令人惊叹。特效方面,卡朋特找来了斯坦·温斯顿,他赋予了怪形以生命。
17 《星际迷航》 2009 导演:J·J·艾布拉姆斯
《星际迷航》的电视剧拍了700多集,电影也拍了整整十部,可是它在国际的影响力还不及一部《星球大战》。好在J·J·艾布拉姆斯及时对影片进行了改良,才使得企业号重新上路。整部影片笑点和高潮频出,绝无冷场之虞。而且在艾布拉姆斯的掌控下,既没有抛弃原作中的精髓,也没有主动放弃新观众。可能星迷会觉得太爆米花、太无趣、太普通,但它还是成功地将另一批影迷转变为了“星迷”。
18 《决战猩球》 1968 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
1968年版本的《决战猩球》通过了一个倒置的进化链的假设,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尤其是美国社会的宗族歧视行为。影片涉及了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从公民权、种族问题到进化、宗教、战争等等不一而足。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在于那个震撼性的结尾,当主角向猩猩证明了人类在地球上的文明之后便骑马离去。可是不久之后,他却在海滩上发现了自由女神像的残骸。至此,他才恍然大悟,这个被猩猩统治的星球就是曾经的地球。
19 《侏罗纪公园》 1993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恐龙之类的巨型猛兽一直是人类的幻想或者说意淫来源,在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中,这种想法成为了现实。影片中最大明星和最大的噱头就是那些工业光魔打造的恐龙,它们的逼真程度令当时的观众咋舌。CGI技术也第一次在银幕和商业上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有人评论影片说,直到电影结束,他还恍惚在游荡,直到自己相信恐龙真的存在为止。
20 《机器人总动员》 2008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作为一部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中展示出的拳拳情意、暖暖爱意足以让人无语凝噎并彻底忘记这是一部动画片。影片中的情感是重头戏,而科幻——只不过是两个机器人爱情的底色。皮克斯的造型设计一直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在《机器人总动员》中,无论是windows风格的Wall-E还是苹果风格的Eva都让人心生怜悯,电焊人和缺乏运动的肥胖人类也让人忍俊不禁。
21 《天外魔花》 1956 导演:唐·希格尔
干净利落的剪辑、步步为营的剧本、稳重到位的表演,这一切都把这部名为《天外魔花》的低成本B级恐怖片推到了影史经典的位置。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并不在于表现人类是如何从植物中成长出来的,而是在于传递出了一种深深的恐惧感、无助彷徨感和不可知论。当周围的人都是“异己”的时候,一个人怎么才能独善其身呢?站在这个角度上说,影片对当时在美国横行的麦卡锡主义有一定的警世作用。
22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2004 导演:米歇尔·冈瑞
把这部电影定位在“科幻片”上有些勉强,毕竟这部电影的“奇幻色彩”大于“科幻色彩”。感谢查理·考夫曼的故事和他改写的剧本,抹去记忆的情节令人惊奇也令人感喟。法国导演米歇尔·冈瑞用童话般的色彩和玄妙的特技把这个故事美丽而动人地展现在了银幕上,在观赏影片的时候,人们甚至会有种“顿悟”的感觉。金·凯瑞、凯特·温丝莱特和克尔斯滕·邓斯特的黄金自合让人过目难忘。
23 《机械战警》 1987 导演:保罗·范霍文
范霍文初入好莱坞,就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英雄。影片巨大的优点,那就是不过不失,所有的布景、台词、特效都在为主题服务,没有任何喧宾夺主的元素出现。在视觉效果上,影片做到了简洁而又得体,没有出现败笔;在叙事、剪辑上,范霍文采用了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手法,这与影片的硬派科幻风格相得益彰。
24 《少数派报告》 2002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有人觉得《少数派报告》是一部不着四六的、商业艺术两不靠谱的尴尬电影。但如果平心静气地来看,它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科幻动作片。影片的前40分钟,可以当成是动作大片来看,而后40分钟则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这两部分并没有全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结尾多少有些“狗血”,致使格局没有它所展示出来的那么宏大。
25 《发条橙子》 1971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奶吧、生殖器隐喻、无穷无尽的色情场面和暴力场面,对集体性暴力的一种幻想和描述、可怕可怖的洗脑等等元素使得《发条橙子》成为了库布里克的杰作,也让它成为了众多卫道士喉咙中的“鱼刺”。如果抛开社会意义,仅仅只是看影片本身,这是一部算得上“美好”的影片:漂亮的镜头语汇、莎剧一样的对白和别出心裁的美工布景,都让影片本身成为了艺术品。
26 《大都会》 1927 导演:弗立兹·朗
这是默片时代最昂贵的一部电影,也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为了拍摄本片,弗立兹·朗烧掉了500万德国马克,那是在1927年。影片上映后曾经遭到了广泛的批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萧条时期的德国工人并不是累死累活工作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找不到工作,也就没有机会在工作中累死累活——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影片的价值也逐渐开始显现——它像是箴言一样精准地预言了未来世界的发展。
27 《疯狂的麦克斯2》 1981 导演:乔治·米勒
相较于前作,《疯狂的麦克斯2》的预算更足、场面更大、追车更火爆、末世的布景和造型更颓废更逼真。而第一集中欲说还休的“反乌托邦”情节在这一集中才显得昭然若揭。影片用写实化的手法描绘出了后核战时代的世界图景,导演没有渲染暴力,但也没有对暴力扭扭捏捏。那种惨白的世界、像是动物一样争夺“生存权”的人类亦成为了该类电影中的“保留元素”。
28 《12只猴子》 1995 导演:特瑞·吉列姆
影片带有极强的特瑞·吉列姆的个人化色彩,也带有极强的宗教和玄学的色彩。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翻拍自法国新浪潮中一部令人费解的电影《堤》。其导演是新浪潮中最令人不解的克里斯·马克。这部被马克称为“影像小说”(photo-roman)的电影由一系列照片配以诗歌一般的旁白组成。《12只猴子》的监制很早就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在他的推手之下,翻拍片《12只猴子》才得以出生。
29 《铁血战士》 1987 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
这部电影的经典表现在两个方面:作为科幻片,影片提供了一个供后世不断改编和致敬的外星怪物、它说着外星语言、只猎杀战士、杀人武器先进、而且还把头盖骨当做战利品收集;作为动作片,影片中的杀戮够血腥、够暴力,阿诺的表演也足够给力,如果还要再拉上一个什么条件的话,那就是幽闭的丛林,这种环境设置也为影片平添了几分神秘的恐怖感。
30 《妙想天开》 1985 导演:特瑞·吉列姆
只要你反对集权主义,只要你看过奥威尔的《1984》,那么你对《妙想天开》里的未来世界就一定不会陌生。《妙想天开》假定了一种注定要失败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高度集权、高度统一、扼杀个体自由。特瑞·吉列姆用自己独特的“怪诞方式”揭露了这种政权的邪恶本性。这部电影的风格可以用“白日梦”三个字来形容,那个一只苍蝇毁灭一个集权社会的情节是典型的“白日梦”——因为集权社会本身是不可能被这样毁灭的。
31 《暗淡的星》 1974 导演:约翰·卡朋特
虽然这部电影在约翰·卡朋特的履历表上并不显著,但是影片因为卡朋特那种一贯的“怪咖级特色”和黑色幽默而在科幻片的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卡朋特没有什么钱,他和丹·欧班农只用了六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电影。但是他有喷薄而出的想法和稀奇古怪的念头。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概念先行”、依靠想法和出奇的黑色幽默而取胜的影片。
32 《索拉里斯》 1972 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虽然塔可夫斯基本人对《索拉里斯》不置可否,但这仍然是一部大师的作品——也是大师最具争议的作品。影片故事非常形而上学,说的是一组苏联科学家到索拉里斯行星上研究“海洋”,后来才发现这看似海洋的东西其实是行星的“大脑”,海洋的波动能影响到宇航员的心智和记忆。影片中表现的对外星的探索反过来也就变成了人类对自身思维以及灵魂的寻找,对外星球的研究也便成为了对自身潜意识的考量。塔可夫斯基把心理学融进科幻片中的创举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的无限可能。
33 《第九区》 2009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
在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的笔下,这部电影是一部让当年暑期档好莱坞大片“蒙羞”的佳作。的确,写实化和纪录片化的镜头语言、颠覆性的科幻故事、对人性和“虫性”的深刻描写和那个算是半开放式的结尾,真的让当年上映的《变形金刚2》有那么点“无地自容”。 “思想”的转变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如何对待异己就是如何对待自己,影片中人类对外星人的“种族隔离”,可以看成是对人类的“种族政策”的反讽。
34 《星河战队》 1997 导演:保罗·范霍文
在科幻动作片的领域里,有一个把战争片和怪兽片融合在一起的先头兵,这就是保罗·范霍文的《星河战队》。在这部电影中,范霍文毫无顾忌地拉上了一整支部队,在地球上和死不绝的外星怪物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虽然说影片本身乏善可称,但是范霍文要把这部电影打造成科幻片标杆的愿景还是实现了,影片在当时创纪录的使用了550个特效镜头,并开创了与外星怪物“巷战”的先河,《洛杉矶之战》肯定从中得到了不少灵感。
35 《光明战士阿基拉》 1988 导演:大友克洋
大友克洋一贯喜欢“爆破”性的主题,这部《光明战士阿基拉》深得其中三味。影片的背景是在未来的日本,主题是关于人类末日和自我发现与救赎。整部动画片除了保留有大友克洋的一贯的工业化和冷峻的特色外,还异常的真实。可以说这种真实性已经超越了动画片和电影的承载力而达到了启示录和预言的高度。即使今天再看,也一点没有老态与拖沓之感。
36 《苍蝇》 1986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苍蝇》是一部无法忽视的Cult杰作,影片在给予人们恐惧和惊吓的同时还让人们反思:科学在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控制不受控制的科学反过来否定人类本身?柯南伯格在影片中想传递的无非就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剥夺了人性的批判的观点。关于“苍蝇”,有人认为这是在隐喻艾滋、癌症之类无法被治愈的疾病,还有人认为这是在隐喻年龄增长这样人类无法抵抗的事物。
37 《地球停转之日》 1951 导演:罗伯特·怀斯
1951年,世界处于冷战之中,这部电影的诞生显然带有某种“警世”的特征,因为外星人千里迢迢地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告诫人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种处理方法和当年的主流科幻片南辕北辙,所以影片也就在时间的洗汰中挺立了下来。冷战结束后,影片的反战内容被进一步解读成了“耶稣传递福音”,意义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历久弥新。片中的地球人没有什么力量却自不量力,没有人能理解“和平”的含义,一切问题都要通过核弹和国家暴力来解决——怀斯对冷战的讽刺可见一斑。
38 《全面回忆》 1990 导演:保罗·范霍文
当科幻遭遇动作明星,我们就得到了“科幻动作片”。在这类电影里科幻色彩往往只是底色的一种,而动作明星的个人魅力才是影片的“重头戏”,《全面回忆》就是这么一部电影。著名的保罗·范霍文召集来了《机械战警》的班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把前州长阿诺塑造成了一个有勇有谋、有肌肉有智慧的平民英雄。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好莱坞最后一部大规模使用微缩模型拍摄的大片。随后,数码时代和CG动画就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39 《月球》 2009 导演:邓肯·琼斯
邓肯·琼斯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充满哲思、令人动容。虽然在近些年,这种令人难以下咽的英伦范科幻片格外少见,但是大卫·鲍伊的儿子却让我们看到了它并未绝迹。山姆·洛克威尔的独角戏沉静而深邃,让人很容易对其产生情感上的投射,正是这种情感交流才成就了影片的颠覆性结尾。可以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拍摄过的最具家庭气息的科幻片,我们蓦然发现,原来科幻片也可以这么安静和文艺。
40 《独立日》 1996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你可以形容这部电影大而无当,也可以将其视为神作,更可以只是把它当做测试影音设备的发烧天碟——但有一点你不能否认,那就是这部电影看得人酣畅淋漓,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爽”。大投资、大场面、大制作,好莱坞用这种无法复制的电影攻克了世界影坛。《独立日》开创了一种科幻片的故事模式,那就是在电影中,弱势的一方往往会因为机缘巧合、发现对方的致命弱点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41 《电子世界争霸战》 1982 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
影片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并不出彩,但是《电子世界争霸战》的概念、风格和技术却是划时代的。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和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成为了第一部描绘虚拟空间的科幻电影。毫不夸张地说,后世几乎所有的同类影片都收到了本片的启发。而且电子游戏以及Geek文化也从此开始了勃兴的发展。影片还是史上第一部用CG和真人结合的方式完成的特效电影。
42 《五百年后》 1971 导演:乔治·卢卡斯
乔治·卢卡斯的长片处女作,片名THX1138指的是一个追求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人,他主动要求摆脱思想控制。影片有着极强的形式主义倾向,塑造了一个类似于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展示的集权世界。从这部处女作里我们能看到卢卡斯日后创作的一些倾向:科幻、乌托邦、斗争、反抗等等。如果说《星战》系列是卢卡斯写的通俗小说,那么这部电影则当之无愧的是一本充满哲思的散文诗。
43 《禁忌星球》 1956 导演:弗雷德·威尔科克斯
这是一部大投资、大概念、大制作的科幻片。影片中有一个拟人化的机器人,比《星球大战》中的那个机器人要早了20年。虽然影片的特技在今天看来已经是“粗制滥造”,但所揭露出来的“仇恨即怪兽”的人文伦理思考却显得与时俱进。可以认为这部电影启发了卢卡斯拍摄《星球大战》,间接地对《异形》和《黑客帝国》产生了影响。此外,这部影片还开创了一个“外星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异形、超自然机器、太空飞船和外星球都成为了下一个时代里银幕上的标志。
44 《萤火虫》 2005 导演:乔斯·韦登
观赏这部影片的时候,乔斯·韦登撰写的那些闪耀着小聪明的干练、诙谐的台词是最令人愉悦的体验。虽然有人认为整部影片都是在故弄玄虚,都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但不能否认,乔斯·韦登在影片中很好地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并一直把这种悬念留到了最后。这是一部“以人为本”的科幻片,它告诉人们,不用卢卡斯的那种堆砌外星生物的模式,也一样可以拍出一部有趣的“星战片”。
45 《哥斯拉》 1954 导演:本多猪四郎
哥斯拉这名字出自日本流行小说家香山滋的同名小说,在原作中,哥斯拉是来自外界的巨大破坏者——在1954年的日本,这个破坏者指的是核战争——对于原子弹的记忆,大和民族要比我们深刻得多。影片公映后,受到了日本青少年的追捧,于是在接下来的50余年时间里,哥斯拉被改头换面地28次搬上了银幕。这个怪物在银幕上不仅见证了电影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见证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46 《人工智能》 2001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47 《天降财神》 1976 导演:尼古拉斯·罗格
48 《飞侠哥顿》 1980 导演:迈克·豪杰斯
49 《命运之门》 2004 导演:什恩·卡鲁斯
50 《太空英雌芭芭丽娜》 1968 导演:罗杰·瓦迪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