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资讯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2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9》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孟子生平:孟子一生的经历,也很象孔子,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也是到处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
他到了哪一国,都无所顾忌地批评国君,甚至责备得国君“顾左右而言他”,而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孟子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孟子的弟子虽没有孔子那么多,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学说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时代背景: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即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上奉行侠义文化,“士为知己者死”和荆轲在易水旁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这些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战国时代的学术空气。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断织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
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2、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
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0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孟子
(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英文名称:Mencius)邹(今山百东省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知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道,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专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属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