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游戏资讯
虎式坦克正式定名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六型装甲战车,E改型)批量生产开始于1942年8月。但是军方也同时订购了90辆保时捷设计的车体加装固定战斗室改装为坦克歼击车使用,即人们常说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库尔斯克会战后,残存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进行了细节改装并加装了前机枪,于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其中654重驱逐坦克大队还得到了一辆改装过的象式坦克歼击车,此车把固定战斗室改为了虎式坦克的活动炮塔,等于又重新拼出了一辆保时捷虎,估计这也是唯一的一辆实战用的保时捷虎。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实战,其实最初的产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动,都直接在生产环节上完成。最为显著的改动是后期型号降低了炮塔,并为乘员提供更为安全、较易于逃生的驾驶舱。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开始生产,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每月25辆,而1944年4月已增长至 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辆。一般而言,它用了两次生产期(前期型及后期型)生产虎I(PzKpfw VI)和同期的德国坦克一样。当虎II(Tiger II Ausf B)开始在1944年1月生产时,虎I逐步淘汰。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诺曼底登陆战中,一个上尉驾驶虎式坦克把一个纵队的英国坦克给干掉了。虽然虎式为纳粹德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它最终还是被“虎II”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被装备到一些独立的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营一连。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营的“虎I”式坦克参战。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老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 黑豹原型车——VK3002(DB)
黑豹坦克在设计上采用了很多T-34坦克的构思,如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宽履带、长身管火炮以及倾斜装甲等等。虽然最终定型的黑豹坦克仍然与T-34较为相像,但黑豹更重、火力更猛、机动性更好。黑豹采用了重叠式负重轮以及艺术级的悬挂系统,这使得黑豹坦克在地形复杂地区也可以高速行进。(译者注:黑豹的动力系统以及悬挂系统有着难以进行维护的缺点,其后勤压力非常大,与老虎差不多)
1942年6月到9月,MAN制造了两辆原型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这两辆原型车都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在测试中暴露出了许多技术问题。而就在同时,MAN被要求尽快生产1000辆黑豹坦克并且第一辆坦克要在1943年上半年进入德军作战序列。1942年晚期,MAN被命令小批量生产20辆预生产型黑豹坦克,这被称为黑豹坦克系列中的0系列,被命名为Panzer V Panther Ausf A(注意:这不是后来正式生产型的黑豹A型坦克)。这一批20辆坦克安装了带有单室炮口制退器(来自于75mm KwK 40 L/43火炮)的早期型75mm KwK 42 L/70火炮,同时其前装甲只有60mm厚,采用650马力迈巴赫 HL 210P45型发动机。1942年12月,新改型黑豹D型坦克投入生产。1943年2月,原来的20辆0系列坦克更名为黑豹D1型坦克。此后这些D1型黑豹坦克被广泛运用于测试车辆性能以及训练新乘员。
D1型坦克存在一种非常有趣的变形车辆,那就是在D1型黑豹坦克车体上安装4号H型坦克炮塔(炮塔为销接于车体上,无法左右旋转)而成一种指挥型坦克(有消息称这就是早期型号的黑豹指挥型坦克)。
很有趣的一种改装车,实在想不通严谨的德国人会生产这种车辆
这种变形车辆曾作为东线独立第653重型坦克歼击大队的指挥车,并一直应用到1944年早期。除此之外,独立第653重型坦克歼击大队还装备过安装有20mm防空高射炮的另一种早期型黑豹指挥坦克以及由T-34改装而来的Flakpanzer T-34®。
为了实施堡垒作战计划(译者注:苏联红军称之为库尔斯克会战),军方命令MAN在1943年5月12日前生产250辆黑豹坦克,除此之外再尽快生产750辆。1942年12月,黑豹D型坦克正式投入生产,1943年1月11日,第一辆黑豹D型坦克开下了生产线。相较于黑豹D1型,黑豹D型坦克加强了装甲,火炮换为新的75mm KwK42 L/70火炮,炮塔采用液压驱动。这一批250辆坦克采用了迈巴赫HL210P30型650马力发动机。这一批坦克的缺陷是侧装甲只有40~50mm。黑豹D1/D型坦克、费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甲战斗车辆都是在库尔斯克首次亮相,其中黑豹坦克配属于第51、52坦克大队(每大队96辆黑豹)以及第39突击坦克团(8辆黑豹)等单位隶属南方集团军群参加了1943年7月的堡垒作战。但由于自身的技术故障(主要是变速箱、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不稳定以及发动机容易起火)导致许多黑豹坦克在战斗开始前和战斗中损失掉以及乘员缺乏训练,截至库尔斯克会战的第一天的晚上完好的黑豹坦克还剩40辆。对此,海因兹.古德里安说到:“他们(黑豹坦克)非常容易起火燃烧,他们的燃油系统没有受到很好的防护,同时乘员们也由于缺乏训练而损失掉。”
这第一批250辆到1943年8月10日还剩43辆在德军中服役,这些剩余的黑豹在这之后被改装为黑豹指挥型坦克。这250辆坦克之后又生产了600辆黑豹D型坦克(又称为黑豹D2型坦克),他们采用了700马力迈巴赫HL230P30发动机,换装了新型指挥塔以及安装了装甲裙,黑豹D型坦克主要装备于第23和26独立坦克团以及帝国师、武装党卫军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下辖的装甲团。总的说来,从1942年12月到1943年9月,MAN、戴姆勒奔驰、MNH以及亨舍尔共生产了850辆黑豹坦克。
1943年8月,经过对变速箱以及其他系统的改进后,黑豹A型坦克开始生产,正是A型坦克的出现才使得黑豹坦克成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器。黑豹A型坦克是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数量最多的坦克,大约有400辆各型黑豹坦克在诺曼底损失掉。黑豹A型坦克的指挥塔上安装了可以架设MG34高射机枪的支架,在黑豹A型坦克的生产中先后共采用了5种不同的排气装置布局。总之,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奔驰、亨舍尔和德玛格(Demag)公司共生产2200辆黑豹A型坦克(译者注:某些资料称为2000辆)。
1944年3月,黑豹G型坦克开始生产,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如重新设计顶部舱口、去掉前部倾斜装甲上的驾驶员观测口。后期型黑豹G型坦克为驾驶员安装了旋转式潜望镜、新的排气装置以及新的发动机盖布局和突起的风扇盖。
起初,德国人计划在G型黑豹坦克上采用全钢制负重轮以取代原先的挂胶负重轮,但这种采用全钢制负重轮的黑豹坦克仅仅在1944年生产了24辆。从1944年3月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奔驰、MNH共生产黑豹G型坦克2950辆(译者注:某些资料称为3126辆),G型黑豹坦克是黑豹系列坦克中产量最高的一种。克虏伯计划在黑豹坦克上换装88mm KWk43 L/71火炮,但没有被德国军方采纳。
1943年到1945年黑豹坦克仅仅生产了6000余辆,其产地为卡塞尔(MAN公司)和汉诺威(MNH、戴姆勒奔驰、亨舍尔以及德玛格公司)。1943年,日本购买了一辆早期型黑豹D型坦克以及一辆虎式坦克,但是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这两辆坦克并没有交货而是以租赁的形式在德军中服役。此外有消息称大约5辆黑豹G型坦克在1944年出口到匈牙利,1943年有一辆黑豹坦克被出口到瑞典,但无法得到证实。1943年2月,MAN授权菲亚特-安萨尔多(Fiat-Ansaldo)以许可证形式生产黑豹坦克,但由于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而未能实现。
黑豹指挥型坦克 Panzerbefehlswagen Panther
由标准型黑豹坦克(A型、D型、G型)改装而来,改装时间1943年5月至1945年2月,改装数量392辆,武备没有变化只是安装了额外的天线和大功率电台,正是编号:Sd.Kfz.267。
黑豹观测坦克 Panzerbeobachtungswagen Panther
为一种炮兵观测坦克,由1944年末到战争结束这段时间回厂返修的黑豹坦克改装而来,共41辆。其主炮换成一门木制假炮辅助武器没变,同时安装了额外的观测设备包括测距仪。
黑豹救援坦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0克 Bergepanther
1943年4月29日,德国军方决定生产由黑豹坦克改装而来的配属装甲大队的工程救援车,编号Sd.Kfz.179。1943年6月,MAN利用回厂维修的D型黑豹坦克改装12辆黑豹救援车的原型车。正式生产开始于1943年7月,主要是用黑豹A型以及后期型黑豹G型坦克改装而来。早期的黑豹工程救援车安装有20mm KwK38 L/55火炮,后期型号则改为MG34或MG42机枪。乘员由车长、驾驶员和维修员组成。从1943年6月截至1945年4月总共生产359辆(240辆改装自A型黑豹坦克,107辆改装自G型,12辆改装自D型)。从1943年8月开始,黑豹坦克大队开始装备此型坦克救援车,1944年1月,虎式坦克大队以及重型坦克歼击大队开始装备这种坦克救援车,除此之外,黑豹坦克救援车也配属给一些独立维修单位。有一些黑豹坦克救援车去掉维修设备后改装为了弹药输送车——Munitionspanzer Panther。黑豹坦克救援车是二战中最成功的一种工程维修车辆,战后的法国军队曾经装备过一些俘获的这种工程救援车。
为了改进黑豹坦克性能,实验性的安装了不同的强力发动机,这包括MAN的风冷发动机、BMW由飞机发动机改进而来的发动机以及戴姆勒奔驰的柴油发动机。德国设计师们还在黑豹坦克上测试了液压悬挂系统,以及可以使黑豹坦克在化学沾染区安全行进的特殊通气管装置以及特别的空气过滤装置。此外,还有计划把黑豹坦克改装为喷火坦克。
1944年5月,德国设计师提交了黑豹F型坦克的设计方案并被批准。它增强了装甲防护同时安装1944年11月由莱茵金属设计的新型窄型炮塔(Schmalturm turret)(计划有戴姆勒奔驰生产制造),火炮计划采用75mm KwK42/1 或者是斯科达公司的75mm KwK44/1 L/70火炮或者75mm Kwk L/100火炮。生产型黑豹F型坦克计划采用全钢制负重轮。1944年10月,德国人计划在1945年3月开始由戴姆勒奔驰公司在柏林Marienfelde(译者注:柏林市中的一个地址)开始生产,但最终仅仅在1945年1月制造出了一辆原型车(黑豹G型坦克车体安装窄型炮塔)。由于恶劣的战争形势,战争结束前仅仅完成了少量没有关键部件的窄型炮塔以及8个车体。但有消息称在1945年4月20日-23日,戴姆勒奔驰完成了少量的黑豹F型坦克,如果这是真的的话,那它们应该参加了战斗,但并没有相关的信息加以证明。
黑豹F型坦克
为了准备阿登进攻作战,大约10辆黑豹G型坦克被改装成类似于美军M10的坦克歼击车,它们在原来的黑豹坦克炮塔上焊接了额外的金属板并采用了美军的涂装和标示以迷惑敌军,它们被称为M10替代品(Ersatz M10),配属于第150装甲旅,指挥官为武装党卫军旗队长奥托·斯科尔兹内。德国人在1944年3月23日的报告中对黑豹坦克和苏联红军的T-34/85以及JS-II做了对比:“黑豹坦克进行正面射击时远优于T-34/85(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m距离正面击穿T-34/85,而T-34/85则需要在500m距离才能正面击穿黑豹G型坦克的装甲),侧部装甲和后部装甲的对比也差不多,正面装甲优于Js-II但侧面装甲及后部装甲弱于斯大林2型坦克。”在1943年和1944年,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m距离击毁当时所有的各种坦克,而黑豹老兵们的报告称大约90%是在1000m距离开火。按照美国陆军的统计击毁一辆黑豹坦克需要损失5辆M4谢尔曼坦克或者9辆T-34坦克。(译者注:东线和西线战场环境不同,这两者的战损比没有可比较性。恩斯特.巴克曼曾经说过东线战场德军坦克对手是苏军坦克而在西线确实盟军的战斗轰炸机)。1944年9月美军的报告称:“为了击毁一辆黑豹坦克,一辆安装3英寸(76.2cm)火炮的坦克歼击车(M10坦克歼击车)或者安装76mm火炮的坦克歼击车(M18坦克歼击车)不得不瞄准炮塔的侧部或者后部,当不幸正面面对黑豹时只能瞄准其前装甲上的球形机枪塔或者其主炮护盾的下侧。”
豹式坦克型号:豹式坦克百A型,度1942年11月试验型,又称作豹式知坦克A1型。
豹式坦克D型,1943年1月至道9月生产。
豹式坦回克A型,1943年8月至1944年6月生产,有时称作豹式坦克A2型生产了答2192辆。
豹式坦克G型,1944年3月至1945年4月生产。
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是德国二战中后期研制的坦克。虎式坦克早期方案在二战初期就开始研制,最初有两种型号VK4501(保时捷,简称虎P)和VK4501(亨舍尔,简称虎H)。VK表示试验车,数字后两位为编号,前两位或三位为底盘重量(后期的8号鼠式试验型叫VK10001) ▲虎P设计师就是大名鼎鼎的保时捷·费迪南,当时采用了汽油机转电传动形式的发动机,这种技术就是现在在民用小轿车上最新推出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例如凯迪拉克和丰田的双擎。但是在当时这种黑科技设计过于先进,一些零件加工强度不足矣推动50多吨的坦克,所以造成其机动力很差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34。虎P的底盘后来被改为象式坦克歼击车,已生产的虎P则配给象式坦克歼击车团做保护用。虎P的炮塔为扁圆柱形体型较大,可以容下更大的主炮。但虎P的驱动轮为后轮,相对来说更不容易被击毁。 ▲虎H中期量产型,采用了德国独创的交替型承重轮,使车长比虎P短了一些。但炮塔采用的是类似豹式早期型的方型炮塔,体型较小,最大仅容下88mmL56炮。虎H的发动机为德国传统形式技术较成熟,替型承重轮也客观地增加了其抗击打能力(外侧轮相当于装甲,被击毁后可紧急拆除不影响行走,但内外轮容易夹杂砖石影响机动性保养麻烦)。最终两辆样车在向希特勒汇报时表现出来的机动性都不算理想。最后希特勒选择了两车的优势部分,即虎P的炮塔和虎H的底盘,组成了量产型虎式H型,采用了88mm口径56倍长度炮管的主炮。这在1944年以前是可以在1500米外至2000击毁盟军所有坦克车辆的。当时的坦克交战距离是1600米内。定型后的虎式坦克德军内部编号为6号1型,后期的虎王为6号2型。虎王坦克采用了类似豹式坦克的正斜装甲车身,加大加厚了车底,炮塔重新设计了,装载88mmL71主炮,在二战结束前可以单发击毁除JS-3外任意盟军坦克。 ▲虎王坦克豹式坦克,豹式坦克定型与虎式差不多,当时苏军T34坦克出现后,德军3号4号明显在对抗中落于下风,T-34的斜装甲车体很难被德军坦克炮击穿。所以德军需要一种中型量产型坦克来击败T-34。新型坦克同样设计了前斜面装甲车体,但装甲更厚一些,车体也大一些,装备了与虎式H型相同的发动机,但车体重量比虎式轻了许多,所以机动性更好。豹式早期型装备有75mmL72主炮,口径在二战中后期虽说不是最大的,但其长身管保障了穿甲能力,足够打穿盟军中型坦克。车体承重轮同虎式P型一样为内外交替式。后期型的少量豹式坦克改装了加宽的楔型炮塔,装备了同虎王相同的长管88mm炮,战斗力成倍提升。 ▲豹式75mm炮型 ▲豹式后期88mm炮型,炮口无制退器
豹式坦克一般指五号中型坦克。五号中型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国为应对苏联T-34中型坦克,而研发生产的新型坦克,制式编号为Sd.Kfz.171。该坦克采用了新式55°倾斜装甲和长身管L/70 Kwk42 75毫米主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
五号中型坦克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战争后期,该型坦克与IV号坦克是德军并列装甲主力。
衍生型号
基本型
五号中型坦克有许多衍生版本,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其他德国坦克的衍生型号相比相对较小。五号中型坦克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从第一款到最后一款坦克的武器装备和装甲厚度只有轻微的变化。而且大部分所做的更改、设计或提高机械性能等行为皆是在战斗后进行的。
预产D1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75mm 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迈巴赫公司的HL210P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五号中型坦克A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五号中型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四号中型坦克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五号中型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D型
五号D型中型坦克是在“五号中型坦克早期型投入战斗仅有一年时间就批准生产的。原因是早期版本的五号中型坦克动力系统极不可靠。五号中型坦克D型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的战斗成为它的首次亮相。而与五号中型坦克早期型相比,五号中型坦克D型在基本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尽管基本设计听起来并不是那么重要,但随着基本设计的改进,坦克可靠性也随之提高了,“黑豹”中型坦克开始在装甲部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型坦克核心其实非常类似于其他德国坦克,与后来的“虎”式坦克有着相同的布局。它的动力系统由一个放置在舱体的后面的迈巴赫汽油发动机,同时前轮也起到了良好的驱动作用。炮塔集中安装在舱体上部。对于其它德国坦克而言,五号中型坦克D型的创新是增加了大车轮,使得其机动性更为出色。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至少对于德国坦克设计而言,是“黑豹”D型倾斜的盔甲。这是仿照苏军T—34坦克而紧急研发的。这种技术一直沿用到了“虎王”式重型坦克的身上:它增加了坦克防护的有效厚度,使80毫米的倾斜盔甲在55度的防护能力相当于140毫米的垂直盔甲。而“黑豹”D型还拥有另外两个主要功能:安装了可以直接与坦克车长通话的系统,用潜望镜取代了大部分的坦克视窗——后来德国军方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直到视窗全部被潜望镜所取代。
A型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五号中型坦克A型,五号中型坦克A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0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4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五号中型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五号中型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奔驰、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一说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G型
五号中型坦克G型是五号中型坦克的最后版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生产数量比前其它所有“黑豹”坦克型号的总和还要多。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生产始于1944年3月,尽管生产目标降低到每月300辆,但它却一直生产到了战争结束,只有1944年10月和12月的生产数量较低。
和五号中型坦克前期集中生产型号相比,五号中型坦克G型有许多设计上的变化:大部分装甲改为垂直装甲,炮塔上的倾斜装甲的角度降低了11度,使它在对付反坦克炮时显得不那么有效。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坦克前部侧面装甲的宽度从40毫米增加到50毫米,来补偿坦克装甲后部和下部厚度的降低。司机的视觉窗口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潜望镜窗口。新增加了一个新的驾驶员的座位,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司机的头就不会伸出舱口,制造了更好的可见性与安全性。
在生产运行期间的设计师将五号中型坦克G型防弹盾进行了多次修改。因而在早些时候坦克有圆形轮廓,是为了留出下腔的空间。而对于在传入轮可能磨损到防弹盾的问题。设计师便将大部分防弹盾转移到炮塔上的博装甲。生育的防弹盾成楔形的下半部分,进而消除这个问题。原材料的短缺意味着五号中型坦克G型底盘运行的全钢齿轮数量需要减少,而坦克底盘也因此进行了多次改进。在生产运行期间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配置不断变化,包括变速箱油冷却器的更换,增加了一个装甲弹药箱和一个战斗室加热器,而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操作系统都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战斗减员数量的增加,部队坦克数量的减少给五号中型坦克G型留出了许多空间,令其能发挥巨大的战场作用,而它也因此成为了到战争结束时纳粹党卫军装备的五号中型坦克的最常见的版本,约有超过一半的德国装甲坦克部队装备了它。
F型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五号中型坦克F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KwK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KwK44/1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
75mmKwK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始制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